何 壽
涼州區四壩鎮四壩小學,甘肅 武威 733019
淺談器樂引入課堂
何 壽
涼州區四壩鎮四壩小學,甘肅 武威 733019
《音樂教學大綱》對音樂教學的要求是: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吸引學生參與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音樂教學啟迪學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在音樂教學中逐步探索,總結經驗,穩步推進。
音樂教學;樂器;課堂
當我們走進課堂,開始音樂教學時,或許我們對這堂課的教學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教會同學們唱好這首歌,懂得一點樂理知識,掌握某一節奏等等。但我們把音樂課綜合起來考慮其教學目的,如果僅僅做到上面幾點,我們的目的就顯得太蒼白而平淡了。因為,音樂與文學、舞蹈互相滲透、相互融合,通過生動的語言、器樂演奏等輔助手段,完成一堂音樂課教學,它不僅注重了學生情感體驗,加強了歌曲的表現力,而且給學生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在試驗過程中,我們事先要求學生每人各有2件小型樂器(即豎笛、口琴),另外學校還配有口風琴、電子琴、節奏器等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兩部分逐步進行:一、二、三年級課堂引入口琴,四、五、六年級在口琴基礎上課堂引入豎笛。其次在四、五、六年級中選出學習熱情高、技能強、表現突出的學生40-80人組成口琴隊。
我們知道新入校的學生接觸小型樂器,學起來是有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用一段時間教給學生器樂吹奏的基本方法,因為器樂有固定音高,音準較好,根據學生手小,氣細短,學起來容易掌握,積極性高的特點,我們在初期的訓練過程中,特別注意學生彈琴的方法、手型的姿勢、吹奏口型、運氣的方式,在這方面教師必須做到勤示范、勤指導、多鼓勵,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打音位、練指法、音階,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個個都能展現自我,吹奏出或彈出簡單的曲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悅里。當學生基本能吹奏時再選擇一些有難度的曲目,這樣久而久之,從不間斷學生技能技巧得到了發展,使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演奏音樂,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結構上,我們先安排綜合訓練(發聲、節奏、器樂訓練、視唱練耳等)。發聲訓練時,要教給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非常重要,教師應多設計一些發聲練習曲,上課時做到勤示范、少講解,注意運氣的方法,這個過程對唱歌和吹奏樂器很有幫助。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教師在每節課都要設計一些讓學生的手指一指,口里說一說,筆劃一劃,通過節奏的多種變化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識譜和視奏能力,器樂訓練主要是為新課掃清障礙,教師應多選擇一些樂曲或歌曲作為基礎練習,要求對樂譜進行較準確地視唱視奏,練習時要注重方法的掌握,由慢到快,由“扶”到“放”吹奏時的呼吸要重點強調,做到聲音的連貫與圓滑。音樂心理學家認為:為了使兒童最初的音樂聽覺表象能在良好的調式感基礎上建立起來,就必須聽唱,通過聽唱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內在的音感發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音的辨別能力。
在導入新課后,我們把樂器吹奏擺在首位,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和樂器的表現能力,選擇一些學生能夠吹奏和有能力表現的歌曲。比如,六年級《小紙船的夢》這一課,在綜合訓練后,學生還未熟悉歌曲旋律時,教師直接進入口風琴訓練,先示范,規范學生指法,句句把關由慢到快,由“扶”到“放”,教給學生吹奏時呼吸的方法,學生就會很快吹會第一聲部旋律,然后再吹奏第二聲部旋律,最后學生分兩聲部進行單聲部訓練,吹奏時我們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和指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熟練地吹奏好這首歌曲,由于器樂訓練固定了學生的音高,并且在腦海中根深蒂固影響深刻,等讓他們放下口風琴,進行合唱時一拍即合,而且效果非常好,即使有某一小節唱不準,多指導吹幾次,再唱就大不一樣了,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合唱跑調的現象。
緊接著在學生能用口風琴吹奏這首歌曲時,進行視唱歌曲旋律,就會易如反掌,輕松過渡,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唱歌和吹奏練習,改變了傳統的先唱譜后吹奏的教學模式,誠然,讓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拍一拍,體會音的時值長短,音的高低,就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使識譜吹奏順利“過關”。
由于音樂教學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在讓學生演唱歌曲之前,必須讓學生聽錄音、讀歌詞,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解,了解歌曲內容,然后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發揮想象,再加上歌曲對演唱的力度,高潮、強弱、音樂記號的要求,教師適當啟發引導,創設情景。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的歌曲時,教師問:“同學們,你們通過老師講解你們想到了什么?”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好像當上了宇宙飛船的船長,在太空遨游。”另一個同學馬上又站起來說:“我好像駕駛著一艘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這說明學生真正理解并感受了這首歌曲,使他們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升華。最后,再讓學生加上伴奏:部分同學加入打擊樂,部分同學吹奏口風琴,部分同學唱歌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空前高潮。
器樂引入課堂,使學生的聽、唱、辨別感受能力有了明顯的改觀,學生也體會到音樂給人帶來的享受,它不但解決了學生在音準、音高上的教學難題,同時也解決了合唱訓練所帶來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取代的。
器樂引入課堂,把各班涌現出的一大批音樂積極分子組織起來,成立學校音樂興趣小組,發揮了他們的特長,他們個個欣喜若狂,學習的熱情更高了,為推動校音、美教育起到了“以點帶面”’推波助瀾的作用,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
器樂引入課堂,也改變了以前呆板陳舊的教學模式,變“客體”為“主體”,使學生真正做到了課堂的主人,活躍了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學生的手、腦、眼、耳,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音樂才能得到發揮、發展,真正達到了音美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效率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音樂課作為“小三門”的錯誤認識應徹底轉變,它應當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為培養創新人才服務。
J
A
1006-0049-(2017)23-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