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7月24日,廣東省海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省長、省海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馬興瑞出席會議并作講話。他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胡春華書記對廣東省海洋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廣東省海洋資源優勢,堅持陸海統籌、科學用海,加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打造沿海經濟帶,建設海洋強省。
同時,會議還審議和研究了《廣東省海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關于推動我省海域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妥善處理疑似未確權填海造地歷史遺留問題、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及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稿。
(本刊記者 金亞平)
7月14日上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在北部灣海域布設首個海洋氣象觀測浮標,該浮標為“廣東省海洋預警報能力升級改造項目”建設的一部分,將與即將下海的茂名博賀港3米浮標、陽江南鵬列島3米浮標及汕尾紅海灣6米浮標形成我省自主的初步海上觀測網。
該浮標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天津海華技術開發中心)自主研發和承建,直徑為3米。標體上搭載了多種傳感器,可觀測風向、風速、氣壓、氣溫、相對濕度、波高、波周期、波向、流速、流向、表層水溫、表層電導率等海洋及氣象要素,浮標啟用后將通過北斗系統及CDMA雙通訊提供北部灣的實時海況及氣象數據,同時作為國家海洋觀測平臺的重要補充,填補了我省北部灣海洋觀測的空白。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日前,江蘇洋口港海域4G網絡基站建設完成。這是全國第一座海上風電平臺4G基站。該基站可將4G信號覆蓋到方圓60公里范圍內,是普通基站覆蓋距離的100倍。基站采用的是光纜傳輸,比常用的微波傳輸基站提供的網絡信號更穩定、更快速,用戶體驗更好。
(中國海洋報)
7月20日上午,2017年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在珠海正式啟動。今年活動時間為7月18日至8月17日,在此期間,廣東將組織全省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自然保護區管護機構、救護中心等有關單位,圍繞“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的主題,在全省各地開展進“四區”(學區、社區、景區、漁區)等一系列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的活動。
今年廣東省宣傳月啟動儀式地點又一次選在珠海市的港珠澳大橋施工總營地,活動現場展示了科普宣傳海報、新《野生動物保護法》臺歷宣傳冊、港珠澳大橋環保工作介紹、歷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成果等,播放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廣告宣傳片。
(本刊記者 孔一穎 呂華當)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7月15日宣布,我國最先進的深水物探船隊,首次完成了西非赤道海域三維地震勘探作業,填補了我國在赤道零緯度海域作業的空白。此次作業工區位于西非加蓬,作業項目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是我國海洋石油物探史上首個單一作業面積過萬的海洋三維地震勘探項目。
(央視網)
7月26日,由大連海洋大學發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東海、黃海三大水產研究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發起的國家現代海洋牧場科技創新聯盟在內蒙古赤峰市舉行成立大會。來自全國52家海洋牧場科研及產業領域的科研單位、企業成為首批聯盟成員。
該聯盟將通過長效、共贏的聯盟機制,打造一個以現代海洋牧場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產業服務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聯盟組織,形成一條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集科學研究、規劃設計、牧場建設、生產加工和物流追溯等環節于一體的完整技術創新鏈。
(中國海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