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克
(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江蘇鎮江212013)
“食品安全分析”課程雙語教學改革探討
王承克
(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江蘇鎮江212013)
“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一門重要課程,知識涵蓋面廣,緊隨學科發展前沿。以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為目標,對“食品安全分析”課程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教學方法、考查方式和師生互動等關鍵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對實際教學效果進行了總結。
食品安全分析;雙語教學;網絡教學;國際化人才
隨著來華留學生和赴國外留學人數的增多,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對于食品科學的發展尤為重要。傳統課堂上的全中文講授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如難以實現來華留學生與國內學生教學進度的統一;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化進程和學科工程認證的推進,對食品專業培養的本科生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與國外高校教學模式接軌,適應全球一體化進程[1],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為今后的科研或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撐,有必要對課程的雙語化教學模式和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食品安全分析”相比于傳統的基礎課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所講述內容要求具有更為顯著的新穎性,且與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有更緊密的聯系。該課程體現多學科交叉,既強調食品安全,又重視食品分析,涉及食品的前處理加工,風險因子的評估和食品法規的執行和貫徹。因此,學好這門課對于食品專業相關課程的學習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2]。這門課程與食品安全的發展和研究現狀聯系密切,有大量的實際案例供參考。例如,食源性疾病及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殘留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帶來較大的危害,涉及到許多專有名詞,在闡述與解釋這些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名詞時,采用英文標注、英文解釋,往往能夠將概念闡述得更加準確;學生在學習時掌握了這些名詞,能夠提高其在未來科研或工作中遇到相關名詞時的應變能力,也符合當前學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學科專有名詞屬于英譯中,僅從中文名詞本身往往難以將多個概念(如食源性疾病和致病菌)聯系到一起,而英文教學過程中,從單詞的詞根,詞綴中很容易看出類似屬性的致病菌或食源性疾病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對概念掌握地更加牢固,也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通過對學生講述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將表面看來關系不密切的概念進行比較,總結不同專有名詞間的規律,強調英文學習在未來科研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學生均意識到雙語教學的意義,并且認為通過對專有名詞進行英文對比加深了對部分較為拗口、中文直譯名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食品安全分析”作為選修課,在本科三年級開設,此時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一般已通過,因此有意識地增加雙語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程度較好,不會感覺特別突兀,且會感覺到一定的新鮮感。即使如此,在教學中采取逐漸加量,逐漸從中文多、英文少過渡到英文多、中文少的情況,這樣由于學生在課程的前期對一些常用的學術名詞慢慢熟悉,后期在理解上不會有特別多的困難;另一方面,課程本身的設計上采用前期講述較為普遍的食品安全概念,多采用圖片,使學生借助圖片能夠對講述的內容很快掌握,避免出現中文轉英文后學生難以適應的情況[3]。在課程后期,有意識地引入較多新型的分析檢測手段,尤其是學術期刊中的學科發展前沿和最新的檢測技術,以小組為單位,認領一些外文文獻,經過小組討論協作,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并嘗試用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做學術報告,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另一方面,通過外文文獻閱讀和英文講述PPT的方式,也巧妙地實現了英文教學的目的,學生不僅獲得了最新的食品安全分析知識,也掌握了英文閱讀、英文匯報以及對所學知識總結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
從教學實踐來看,通過15周30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于雙語教學的評價均較好,普遍反映通過雙語學習,對于食品安全分析學科發展前沿很感興趣,通過外文文獻的學習,大大開拓了自己的視野。由于采用了平穩過渡的方式,課程自始至終,學生對于雙語課堂都沒有感覺到恐懼,有多名學生最后能夠熟練地進行15~30 min的英文學術匯報,并對出國深造和學校舉辦的各類英文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
除了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增加英文教學內容外,在課程考核方式上也采用英文測試與英文答辯結合的方式,主要包括:①利用Kahoot網站,將待考查的知識點設計成英文形式的選擇題,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手機進行互動答題,根據所答題的情況,自動在網站上生成一系列的分數,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以往學生上課看手機難以管理的難題轉變成通過手機進行答題、獲得平時分數的一項游戲,有效地實現了寓教于樂。采用這一手段后,以往教師講臺上發問、臺下無人應答的尷尬局面變成了你爭我搶的搶答游戲,人人參與,現場打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②平時作業不再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寫出模式化的答案,而是布置若干個題目,讓學生自由組合,通過查中英文文獻資料,制做PPT,并在課堂上用英文報告,每組中每人講3~5頁,人人參與,講述順序隨機組合,但允許旁人補充,有效避免了以往類似匯報中整個小組只有少數幾人努力,其他人沒有參與的問題。③降低期末考試分數比重,采取分組測試,每組學生從已給出的英文題目中隨機抽取1個問題,給出3~5 min時間準備,在接下來的10 min里各位學生就某一食品安全和分析相關的問題或事件進行答辯,用英文闡述涉及到的食品安全概念,并給出若干解決方案,具體分工由組內學生自行決定,最后根據各位學生的回答情況再追問2~3個問題,讓學生給出解釋,根據總體回答情況酌情給分。這樣一來,就將枯燥的教學轉化成若干個由學生積極參與的小測試,學生不用在期末考試前拼命突擊,最終成績反映了其自始至終的整體表現,避免了有少數學生平時不認真,期末突擊反而獲得不錯成績的不公平情況發生,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平時就將知識已經掌握,個人英語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4]。
從教學改革成效來看,學生普遍反映課程上學到的知識點掌握地更加牢固,且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新的考核方式感到更加公平合理,盡管該課程采用雙語但理解和掌握的難度反而降低,學習的興趣更大。
該課程涉及較多學科前沿知識,較新的外文文獻,的確有部分學生對英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夠。因此,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留個人郵箱、QQ號碼、建立微信公眾號等手段及時了解和回復一些公共問題,并對個別學生的問題針對性地回復,對部分難懂,或之前沒有講授過的部分關鍵內容提供中文翻譯和釋疑,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師生交流的效率,對課堂教學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學生對這些網絡反饋和交流的手段評價均非常好。
“食品安全分析”課程涉及多門基礎課程,又緊密跟隨國內外發展前沿,因此要求教師既要對傳統的學科概念作好英文過渡,讓學生能用英文的思維來認識食品基礎課程,又要對新興食品分析技術做到及時跟蹤,擁有國際化視野。因此,這門課程的雙語教學要循序漸進,春風化雨,讓學生不斷提高使用英文進行學習研究的能力。最后,要將雙語教學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變成一門中譯英的死板教學;改革考核方式,使學生參與進來,將考試變成真正的提升能力素質的手段,同時也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增加師生交流的途徑,讓學生及時表達對課程的看法并解決難題,這樣多管齊下,才能將雙語課程推進下去,取得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1]胡愛軍,王豪,鄭捷,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1):80-82.
[2]趙文竹,于志鵬,武思佳,等.“食品工程原理”教學探索——針對應用型本科層次教改的思考[J].農產品加工,2017(2):87-88.
[3]邱偉芬.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雙語教學的探討[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6):92-94,99.
[4]白雪蓮,許明峰,石陸娥,等.分組討論式教學法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7(2):79-80,83.◇
Discuss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Safety Analysis
WANG Chengke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China)
Food Safet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This course contained wide range of food related knowledge,and is following the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Some key issues,like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the teaching methods,examination formats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effect of teaching reform is also summarized.
Food Safety Analysis;bilingual teaching;online teaching;international talent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6.027
1671-9646(2017)06a-0085-02
2017-05-04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201401);江蘇大學高級人才啟動基金(13JDG069)。
王承克(198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食品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