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杉
摘 要: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信息中心、社會教育中心,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面對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發展,為充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圖書館也應該整合各種信息資源,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逐步開發和創新出新的文化服務功能。
關鍵詞:圖書館 文化服務功能 開發與創新 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022-01
前言:作為造福于人類的公益事業,圖書館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與社會文明程度,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是其存在、發展的根本意義。因此,為了全面適應社會公眾的信息需求,圖書館應應根據自身發展特點,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與文化功能,不斷增強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積極作用,進而在構建“書香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利用優勢拓展文化服務方式
首先,在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帶動下,網絡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逐漸成為圖書館創新服務工作的關鍵手段與工具。圖書館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通過網站、各類數據庫等,開發全新的圖書館文化服務網絡平臺與信息資源,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與技術含量。對此,圖書館可以再原有的網站基礎上開發新的專欄,如,圖書館公眾微信平臺、地方文獻數據庫、地方特色數據庫、電子書刊等,在適應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的前提下,不斷豐富文化服務內容。
其次,圖書館可以通過舉辦各種讀書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人走近圖書館,推進全民閱讀。如利用“4.23世界圖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節日,舉辦文化展覽、讀書經驗交流會、征文演講比賽等主題的讀書活動,充分體現圖書館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由此建立與讀者及時溝通和互動的平臺,讓讀者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體驗閱讀的快樂,調動人們讀書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全民閱讀,使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針對某些具有特長的讀者,圖書館與可以結合社會當前熱點和本館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展示個人才能、特長的平臺,如專題展覽、專題講座、報告會等,這樣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壯大圖書館讀者隊伍,全面適應讀者的個性心理需求,也能夠時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開發與創新[1]。
二、加強個性化服務,關注特殊群體
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開放與創新應從全新的視角出發,將各項服務工作做到細致入微,將讀者作為服務中心,實施個性化服務,要堅持一視同仁的服務原則,從而使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真正做到面向所有群體,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
首先,針對未成年人的服務。作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培養未成人的閱讀習慣,是圖書館的主要職責之一。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功能,整合信息資源優勢,開展一些符合未成年人心理和身理特點的活動,如繪本早期閱讀推廣、故事會、演講比賽、體驗和競賽活動,進而不斷增強該群體的讀書意識,使其能夠在圖書館的感染、吸引下,多讀書、讀好書,促進其智慧與修養的不斷提高。
其次,特殊群體。該群體主要是指殘疾人、老年人、等。在為這類群體提供文化服務時,應遵循平等、關心的服務原則,使每位讀者都能夠真切感受來自圖書館的關懷。為此,可以在圖書館設置殘疾人專座,或是為一些老年人配備放大鏡、老花鏡等讀書輔助設施,并建立相應的聯系檔案,或是設施專人陪同。此外,也可以對一些打工子弟學校、建筑工地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進而全面適應各類群體的閱讀需求。
三、積極開展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講座
首先,適應公眾現實需求。對于文化發展和交流方面,公共圖書館講座發揮信息提供積極作用,而公眾對圖書館講座的信息需求也會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圖書館講座發揮的社會功效不僅能夠滿足讀者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的文化素質,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而且,在對各種現實問題產生疑惑不解時,公眾往往都會將希望寄托在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可信度上,所以作為廣受社會信任的文化信息服務形式之一,圖書館應積極通過公共講 座來為公眾提供全面、系統、合理的分析、梳理和指導。因此,傳統圖書館必須要在講座方面有新的認識與作為,從而真正滿足公眾的現實需求[2]。
其次,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作為社會轉型期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圖書館講座是倡導學習、人才培養的關鍵服務方式,并憑借自身教育、文化和傳播功能的不斷拓展,得到了圖書館界的廣泛重視,社會各界對其關注度也在不斷增強。圖書館講座所具有的公益性、開放性等特點,能夠吸引社會各類群體積主動的走進圖書館,且都享有平等公共文化權益,而相關講座也匯集了和演繹了各個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與成果,進而讓每位聽眾都能夠領略到真正的文化生機與活力,并引導其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所講知識[3]。同時,通過講座現場的交流和感染,在加深、豐富聽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也讓專家學者及普通百姓都得到了新的啟發與領悟,對于培養人們的思想價值觀有著積極作用。此外,講座所具有的針對性、時效性和豐富性等特點,也進一步強化了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再者,是服務社會的大課堂。公益性和社會性是圖書館講座最顯著的優勢,其之所以能夠成為服務社會文化職能的高效手段,關鍵是其在傳播先進文化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形成健康文化心態,以及開展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而且只有塑造出自身特色,對文化服務品牌給予精心打造,才能夠真正讓講座深入人心。而大量實踐證明,圖書館講座在普及社會公眾文化知識、提升公民整體素質,以及推動和諧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圖書館講座的不僅要考慮到實際社會需求,還要真正做到貼近公眾實際生活,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聽眾的接受和認可,才能夠傳統優秀文化,成為提高公眾文化修養的社會大講堂。
結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圖書館要想全面適應社會公眾的信息需求,就必須要在文化服務功能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創新與突破,并在不斷增強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基礎上,積極的推進先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同時,還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更深層的教育服務,進而在不但擴大圖書館服務的同時,促進圖書館整體服務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云.我國現代高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呈現渠道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23(23):18-32.
[2]楊嵐.論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開發與延伸[J].圖書與情報,2014,(4):37-40.
[3]伍茂戎,楊柳.高校圖書館文化與校園文化和諧發展探析——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