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殿南
摘 要: 課件已被廣泛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教師只有掌握設計課件的基本原則,才能制作好課件,才能使用好課件。
關鍵詞:課件 信息化 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29-01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迎來了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春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莫過于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時至今日,利用PPT制作展示的教學課件仍然是課堂中最為重要的教學工具,作為教師想要設計好并使用好課件,首先應該掌握設計課件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課件在教學中的定位
想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發揮課件的作用,更好的為課堂服務。我們首先要了解課件在教學中的定位,以及他具備的優勢和特點。
1.融和教學資源的大平臺。優質的教學資料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興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隨著互聯網資源共享的發展,我們可以找到的教學資源變得極其的豐富。PPT軟件本身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能夠將文字、圖片、圖形、語音、視頻等教學資料按照教學需求編排到每一張幻燈片里,在課堂上通過教學課件有序的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教學資源。
2.課堂教學活動的催化劑。今天的課堂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活動,例如探究實驗、課堂制作、自主閱讀等,而決定活動的效果的一個關鍵點則在于教師提供的指導內容,使學生及時能夠獲得支撐進行自主學習的指導信息,保證活動始終處于正確的方向。經過教師精心的設計編排,教學課件能夠展現出邏輯清晰、程序完整,圖文并茂的“學習指南”,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始終有抓手。
3.高效課堂的助推器。課堂教學想要達到高效,對課堂時間進行有效利用是一個基本條件。教師在課前將所需的教學內容整合到課件中,在教學過程中便可將其隨即提供給學生,可以節省了課上教學的準備時間;生動直觀的教學資源將有助于學生的觀察感知,縮短了學生吸收信息和教師闡述信息的時間。進而,教師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專注于學生知識的探求和能力的形成,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件內容設計的原則
遵循正確原則就是遵循科學的規律,掌握并依照課件制作的基本原則,才能讓課件為課堂教學提供高效的助力。
1.緊密的貫徹教學方案。課件是重要的教學工具,更是教師教學方案的體現和延伸,因此,要設計制作一個教學課件,首先要有一套成熟嚴密的教學方案,并以此支撐起課件各部分內容的設計,這樣課件才能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上發揮出相應的積極作用。相反,若是將隨意設計或者簡單拿來的課件直接用于教學,那么必將出現課件內容與教學思路脫節,甚至會產生諸多負面效果。
2.突出解決重點問題。教學要突出重點,這是我們常說的基本教學原則,也同樣適用于課件的設計。我們使用教學課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更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課件中所編排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應該圍繞著解決某個重點問題,同時盡量減少無關因素的干擾。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應該是清晰簡潔的,課件的內容編排也當是如此,切勿天花亂墜、沒有重心。
3.注重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學中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學課件中豐富的教學資料和素材,無疑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因此,在課件內容的編排設計上,要注重個引起學生的注意。人認為要以這幾個方面作為依據:一是共識性,為了喚起學生共同經驗,使學生產生帶入感,課件中引用的資料應該貼近學生的已有認知,而非聞所未聞的事物。二是新異性,為了喚起學生對新問題的思考,課件中的教學資料往往相比通常的認知還具備明顯的新異性,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三是對比性,為了使學生掌控探知的方向,無論是教學資料的選擇還是組合上,甚至是顏色和版面的設計,都應該具備鮮明的對比性,突出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和主要思路。四是期待性,為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應該將教學目標階梯化,并體現在課件的設計上,使學生在探求知識的每一步上都能取得成果,獲得前行的動力。
4.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教學課件具備豐富直觀的特點,而教師往往也愿意把教學內容滴水不漏的體現在課件中,然而課件中過于全面和直接的教學內容反而會壓縮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缺失探求知識必要的思維過程。因此,在設計課件時,我們一定要遵循知識形成的規律,避免用課件代替學生的思考,避免用課件“給出”知識。
三、課件設計和制作的步驟
能夠始終按照科學合理的步驟去設計和制作課件,同樣是在遵循正確的原則,保障我們將頭腦中的教學思想順利轉化為課件成果。
1.設計教案,構思課件。課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必然要將課件的主要內容和作用包涵其中。因此,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就應該同時構思課件的大體的內容,譬如利用什么樣的資源解決主要問題,展示哪些內容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等等。
2.準備資料,設計框架。在教學方案基本成形,課件有了大體的構思之后,需要完成兩項重要的準備工作,第一是根據設計構思,收集準備需要的教學資源,主要是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收集來源可以是通過互聯網上的資源共享,可以是書本習題的內容,也可以是利用手機電腦自制的素材。第二是依照教學方案,設計出課件的內容框架,明確課件各大塊編排什么教學內容、實現什么目標,知道各部分的構成順序和邏輯關系。
3.制作課件,調試完善。完善了準備工作,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課件的制作了,在版面設計上也要多花心思,爭取做到每一張幻燈片都簡潔清晰、鮮明生動、邏輯緊密。制作完成后當然少不了最后的調試工作,尤其是檢查動畫效果、媒體播放等方面,保證課件使用時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4.整合教學,推演試講。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是要和其他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的,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撐。教師想要把這些活動和環節自然的對接,在課堂上表現的嫻熟自若,就應該在制作完成課件后,整合整堂課的活動推演試講,來一次“實彈演習”。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我們在課件的設計以及相關的教學工作中,應始終按照正確的原則去思考實踐,同時不斷的總結出新的規律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設計、制作、使用教學課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