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玉華
摘 要: 心理健康是影響公務員個人發展和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普遍出現壓力過大、緊張焦慮、情緒不適應等心理問題,如何做好自我調適,對維護新時期公務員隊伍的健康穩定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公務員 心理健康 自我調適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319-01
當今中國正處于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對于承擔社會重大事物的管理、協調、組織、指揮、落實的各級各類公務員而言心理健康和心理調適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應當受到黨和政府及民眾的廣泛關注。因為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現了問題,不僅會影響個人工作和前途及家庭,而且還會影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一、心理健康的涵義、標準、等級
1.健康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對健康的界定是:“健康乃是一種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表現。”
心理健康的涵義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態,并在與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內部心理結構,達到與環境的平衡與協調,并在其中漸次提高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質。
2.公務員心理健康的標準。公務員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七條,即:健康的情緒、良好的道德、健全的意志、正常的智力、適度協調的行為反映.平衡的心理、協調的人際關系。
3.心理健康狀況劃分為以下四種等級,即健康狀態、不良狀態、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二、公務員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通過組織部門調研、分析和歸納,目前在各級公務員中常見的心理不適癥狀有五種,即:焦慮、抑郁、浮躁、偏執、自私。
1.焦慮:擔憂、緊張
1.1心理表現: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猶豫不決。
1.2生理表現:多夢、失眠、易激動、心悸、血壓升高、口干舌燥。
2.抑郁:壓抑、郁悶
不愿或不敢將思想和情感釋放出來,而是壓制在心里。
2.1工作倦怠:對工作失去動力、熱情和活力、玩世不恭、成就體驗低。原因是:對職業生涯前途暗淡,工作單調。
2.2社交障礙:不愿多與人打交道、過于敏感、猜忌戒備他人。
2.3軀體化焦慮:消極情緒以軀體不適表現出來,如頭痛、胃腸不適、暴飲暴食導致的肥胖等。
3.浮躁:輕率、急躁
浮躁是一種沖動性、情緒性和盲動性相交織的不良心理狀態。
3.1焦躁不安:急功近利、相互攀比。
升遷、炒股、買基金、房產、彩票、群體性矛盾。
3.2盲目、冒險:沖動性、非計劃性、投機取巧。違法亂紀、貪污受賄就源于此。
4.偏執:偏激、固執
4.1以偏概全,固執己見。
4.2敏感多疑,心胸不開闊。
4.3自視過高,愛抱怨。
5.自私:自我、利己
5.1過分關注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以權謀私、以權謀財)
5.2公德意識差。
5.3嫉妒心強。嫉妒心不僅給自己造成痛苦與心理失重,同時也給被嫉妒者造成一定的打擊。
以上五種常見的心理不適癥狀多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一個人無論是悲傷、焦慮、恐懼等負面消極情緒,還是高興、歡樂等正面積極情緒,只要心理出現極端狀態,就會危及身心健康。這是因為人的心理處于極端狀態,常會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的下降。如果我們不能自我調節,疾病就會發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三、影響公務員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是指個體在面對難以適應的外界環境要求或威脅時產生的心理體驗。當人察覺到外在事件的要求與他本身可達到的狀態(或目標)有差距時,心理壓力就產生了,而且差距愈大,心理壓力也就愈大。影響公務員心理健康的心理壓力主要有工作、社會、家庭和人格壓力。
1.工作壓力有三點:即政府轉型壓力、職業生涯發展壓力、人際關系壓力。
2.社會壓力有兩點: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比較壓力。
3.家庭壓力有三點:即經濟壓力、情感壓力、教子、敬老壓力。
4.人格壓力有四點:即內/外控、自尊水平、個體期望、自我效能感。
四、公務員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減壓
心理調適是指個體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心理與行為障礙時,自我調整認識或行為以積極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調節、緩解和排除障礙,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公務員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方法有以下七種。
1.情緒管理法
管理情緒的方法有點請人疏導法、語言暗示法、能量排泄法、環境調節法、自我激勵法、創造歡樂法、辯證認知法。
2.心態調整法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心態。用轉換角度理論和學會放下,修正目標法調整心態。
3.直接解壓法:提高自身修養
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
提高道德修養和價值觀的修養。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學知識的學習、經驗教訓的反思。
4.理性反思法
問你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狀況是什么;準備接受最壞的狀況;設法改善最壞的狀況。
5.人際關系法要處理好和上下級及同事的關系
6.時間管理法
分清輕重緩急——安排優先順序
抓住今天——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壓力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突出表現為對明天和將來的焦慮和擔心。
留出休整的空間——不要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回家,注重業余生活,獲得內心安寧。
7.生理調節法
通過控制一些生理變化,保持健康,增強精力和耐力,抵抗壓力引起的不良狀態。
運動療法
肌肉放松訓練
歇出好心情:睡眠、打盹、想象。
穿出好心情
心理學家認為,稱心的衣著可以松馳神經,給人一種舒適的感受。情緒不佳時:
7.1不系領帶。
7.2不穿易起褶皺的衣服。
7.3不穿硬質衣料的衣服。
7.4不穿過分緊身的衣服。
8.吃出好心情
8.1傷心時,多吃流質食物(湯、面條等)。
8.2憤怒時,吃堅硬清脆的食物。
8.3興奮時,多吃甜食。
8.4疲倦時,多吃富含蛋白質食物(豆類食物)。
8.5信心不足時,適當吃點辛辣食物。
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公務員作為社會事務的實施者、組織者和管理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進行自我調適,沉穩隨和、心胸開闊、樂觀自信,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才能堅定執著、奮發有為,盡職盡責。
參考文獻
[1]新華出版社《公務員心理健康導論》,作者:張海芹;
[2]崔會玲,楊俊峰.公務員心理困境:一個急待關注和解決的現實問題【J】甘肅行政學院報,2005,(2).
[3]朱晉峰,淺析公務員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J】遼寧行政學院報,2006,(8).
[4]黃訓美.公務員心理狀況及其調試分析,2008.(5).
[5]年乘濤. 公務員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