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多模態環境下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研究
沈紅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人類語言交際產生的話語分析日益受到關注。在對人類語言交際產生的話語分析中,多模態環境下非語言交際能力研究是現階段話語分析的主流趨勢,對高校語言教學有著啟發意義。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是基于非單一語言系統開展的,其中非言語交際包括了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調等,對大學生口語表達效果有著直接影響,與當前世界一體化大趨勢相吻合,但是,由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歷史較短,相關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鑒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多模態話語概念及多模態環境下茶葉學生英語口語現狀,針對一些問題筆者梳理了多模態環境下茶葉英語口語交流的標準,為相關行業以及高效提供指導和參考。
多模態環境;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
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多媒體傳播水平的提升,使人們意識到傳統單一符號話語分析無法概況話語的全部含義,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發展的多模態理論,通過對信息傳遞中音頻、視頻、圖形等非言語符號研究完成社會情境下符號模態構建。
非言語交際是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等交流中可能產生意義的資源,多模態分析是當代教育分析的重要技術,可以全面考察對象在交流中的多種模態形式并納入分析,確保結論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茶葉海外貿易規模的擴大,茶葉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書面交流,利用在多模態環境下的英語非言語交際能力的量化標準,培養符合現代語言教學理念的綜合型人才。
1.1 多模態話語概念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包括傳統的非言語符號(例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及新媒體發展中出現的新符號(例如:視頻、圖形等)。在社會交往中多種模態符號相互配合、影響形成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基礎,學術界廣泛認可多模態環境對單模態分析的補充作用,隨著數字化語料庫的完善,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定性及定量研究逐漸成為可能。多模態話語概念下認可社交語義的形成是多種符號共同作用結果,觀察學生在茶葉英語學習中的口語表現,認定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對茶藝專業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對非語言交際的學生占比進行標注,清晰反饋了學校教學成果及學生當下水平。
國內目前對多模態話語分析及語料庫構建研究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語課堂教學與學生英語口語表達中,符合當前茶葉海外貿易發展需求,借助英語教師授課與英語國家分析,不斷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為學生打造多元化英語口語交際模式從實踐角度優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2 多模態環境下茶葉英語口語現狀
當前,我國高校茶葉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并不充分,學生口語練習的開展及應用水平提升主要憑借自身努力,教師授課及考核主要以課本為主,多數高校“口測”由課文背誦代替無法考察學生英語口語的實際水平。在這一現狀下部分對英語口語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通過對多媒體學習資源及老師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不斷總結完善適合自身的口語練習方法,在遇到困難時主動向老師求助,在多模態環境下獲得更多口語提升機會。學生在學習興趣的推動下主觀能動地進行練習,可以增強練習的針對性和資源的利用率,使學生有機會充分揣摩非言語交際能力在英語口語表達中的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口語沒有特別的喜好,按部就班地根據老師要求進行反復練習,擁有比較扎實的詞匯基礎和語法知識,在重復練習中加深對英語基礎知識記憶,但對英語口語水平提升幫助不大。除此之外,還有少數對茶葉英語完全不感興趣的學生,由于茶藝專業本身的實用性較強,傳統茶葉產業用工對英語要求不高,學生無法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考前突擊等方式應付課程,無法從英語學習中收獲必要的交流能力,英語口語水平停留在高中階段。此類學生對傳統語言教學模式無興趣,但可以嘗試進行多模態非語言交際的教學,通過相對簡單直觀的表達方式調動學生對英語交際本身的興趣,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學習中。
2.1 非言語交際行為
簡單來說,非言語交際行為即語言交際之外的所有信息傳遞符號總和,包括: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語音語調等多個方面,雖然不是語言信息但會對社交行為產生影響的相關元素。由于非言語交際的鮮明地域屬性,其在社交活動中的應用主要集中于母語使用者,交流雙方可以根據對方說話時的神態動作推斷出所表達意思及情緒狀況,達到最佳溝通效率。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可以采取適當的非言語交際有助于拉近雙方關系,使被交談人產生親切感,使言語表達內容更加清晰完整,做到茶葉英語口語的地道表達。因此,英語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以言語表達傳遞基本信息,通過非言語表達塑造不同表達者形象。即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不同國家,由于文化發展不同,相互之間的英語表達存在不少差異,這些人相互之間的交流時常也會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以增進相互之間的彼此了解,從而消除因為語言障礙帶來的交流誤會。我國現行的英語口語考核基本都是針對發音、語法及流暢性展開,量化標注明確,學生沒有發揮非言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其主要原因在于非言語交際能力的量化難度以及在日常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彌補學生茶葉英語口語中的非言語交際實力需要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做起,參考借鑒國際先進理論和實踐成果,對非言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及相關教學進行分析研究。
2.2 非言語交際能力的量化
通過上文可知,非言語交際能力與言語信息完全不同,其表現與理解需要交流雙方的相互配合,對非言語信息判斷的失誤有可能造成個別言語線索失效,降低雙方溝通效率以及社交關系建立。茶語英語教學是茶藝專業學生面向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口語表達能力評估時需要對非言語交際能力進行量化,對英語口語表達中對信息傳達有幫助的符號進行記錄收集,分析信息接收方的感知情況。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以多模態話語分析概念為基本框架,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生茶葉英語口語水平,通過抽取樣本實踐分析,確立適用于我國當前英語教學現狀的非言語量化體系。在量化體系中區分語音語調為主的伴語言與肢體表情為主的體勢語言,使信息傳遞的來源趨于明顯,在教學中滲入非言語表達知識的同時可以借由量化分析觀察學習成果,提升茶葉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可操作性,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此外,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提升一定不能缺乏實踐,特別是針對茶葉等專門行業,人們學習英語非言語交際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實踐中磨合和不斷觀察思考,課堂能教會學生的只是一個學習的方法,具體的內容需要放到具體的工作中才能逐步變成自己的經驗。
已有研究表明,多模態環境下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國英語口語教學體系,幫助學生通過學校學習獲得最大限度的實踐操作能力,對非言語交際指標的量化,以數據形式反饋了真實表達中的信息傳遞水平。學生在適應全新口語表達方式后,積極借由影視作品、多媒體課件等英語原聲資料進行驗證,有效提升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以及英語口語的應用能力,盡可能高效的實現與國際友人無障礙溝通。茶葉是我國富有代表性的傳統經濟作物,茶葉產品在國際市場中交易及茶文化的海外傳播都離不開語言媒介,茶葉英語口語教學水平提升為茶葉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人才儲備,促使我國國際化茶葉企業出現及民俗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現階段,我國大學生茶葉英語口語的輸出質量較低,非言語交際能力的運用主要集中在語音語調方面,使對話顯得刻板且單調,無法充分調動起同伴交流興趣,過分教條化使交流容易演變成單方面的信息告知,脫離社交范疇。本文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基礎上對茶葉英語口語非言語能力教學進行研究,發現高校教師應當高度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和知識接受情況,通過非言語交際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枯燥無趣的刻板認識,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提高英語口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1]趙銳.多模態視閾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探析 [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103-106.
[2]呂橋.多模態敘事教學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119-121.
[3]呂橋.多模態敘事教學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33-35+38.
[4]田洋洋.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實際應用——以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08):29-30.
[5]潘海燕.多模態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視頻材料的應用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1):157-159.
[6]楊曉瓊.自然言語及其伴隨手勢的多模態性研究方法——以“教師手勢在英語口語課堂新詞教學中的支架作用”為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06):110-113.
[7]劉芹,潘鳴威.多模態環境下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非言語交際能力研究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10,(02):38-43.
[8]劉海清.多模態視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04):155-157.
[9]周瑞珍,肖藝.多模態視野下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2):104-107.
[10]張琳.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多模態話語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202-204.
沈 紅(1978-),女,河南鄭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