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全龍
(西安文理學院師范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
基于茶文化視角下高校鋼琴音樂教學的創新研究
喬全龍
(西安文理學院師范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
茶文化以其獨特的精神性、藝術性與文化性歷經數百年而依舊成為當代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升精神意境的重要方式。面對我國高校鋼琴音樂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以及與時代脫節等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借助于茶文化思想來創新中國高校鋼琴教學,一方面利于繼承與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突破了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以國外知識結構與課程模式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利于從教學實踐中探討鋼琴音樂中國化的發展。
茶文化思想;高校鋼琴音樂教學;創新研究
鋼琴雖然是舶來品,但因其諸多優勢:曲風靈活多變,情感表現力強、音域寬廣、可以彈奏多聲部的樂器等,在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鋼琴畢竟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其性能和表現力烙上了西方音樂思維,因此隨著鋼琴音樂在中國的普及,“鋼琴中國化”發展已成為了熱點問題。于此同時各大高校競相開展鋼琴音樂教學,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高校鋼琴音樂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以及與時代脫節等主要問題。筆者在基于茶文化研究熱潮的當下,嘗試提出在茶文化視角下發展我國高校鋼琴音樂教學。
隨著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鋼琴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或必修課,在各大高校與其是藝術專業類院校競相開展,但鋼琴畢竟是舶來品,且在中國發展的時間較短,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基本上以國外的知識體系為主。鋼琴專業的音樂教學采用的“一對一”的教學方式,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生手把手的學,但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技能的訓練與學習,并沒有針對不同的個體,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與計劃,因此,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普遍存在注重學生的彈奏技能掌握而忽視了傳統音樂知識的學習。
當前無論是專業性的藝術院校還是普通高校,鋼琴音樂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都是以模仿國外鋼琴音樂課程內容,尤其在教學內容上與我國音樂內容、民族文化知識聯系的較少,主要以外國的經典鋼琴音樂作品為主,這就降低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與文化學習的熱情與動力[1]。雖然當前“鋼琴音樂中國化”已成為音樂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但在鋼琴音樂教學上并沒有太多的改善,實際上我國作曲家也創造許多優秀的鋼琴作品,但無法走進當前高校鋼琴音樂教學課程中[2]。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文素養的提升,知識分子乃至普通老百姓已逐漸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近些年人文領域研究中,茶文化研究熱潮不斷高漲,茶文化相關的專業期刊明顯增多,其不僅涉及建筑、文學、廣告、美術、音樂、服飾、表演、新媒體各個領域,而且蘊藏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中國人的高尚的節操與人格精神,此外中國茶文化了還影響英國、日本等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當前不少高校已經茶文化納入不同專業的課程教育中,以此來創新大學課程教學,提升大學生的人生修養與道德理想。但高校鋼琴音樂教學由于過度關注國外鋼琴作品,而忽視當前國內人文學科研究的熱潮,并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國內鋼琴作品與人文知識重視程度較低。
基于高校鋼琴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改變高校鋼琴教師的思想觀念,將中國音樂文化、思維、審美等融入鋼琴音樂教學中。茶文化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儒釋道哲學思想孕育之下,歷經魏晉、唐代元明清幾代的洗禮與豐富,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倫理、思想、審美和文化精髓,成為千百年來文人雅士修身養性重要方式。因此,筆者認為,借助于茶文化來創新中國高校鋼琴教學,一方面利于繼承與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突破了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以國外知識結構與課程模式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利于從教學實踐中探討鋼琴音樂中國化的發展。
我國鋼琴專業在各大專業與非專業院校已普及,鋼琴教師已基本全面具備鋼琴彈奏技能,因此基于茶文化視角創新高校鋼琴音樂的教學,要在茶文化思想與茶文化鋼琴教學課程兩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要改變鋼琴教室崇尚外國鋼琴作品的固有思維,建設一支深諳茶文化思想的高水平的鋼琴教師隊伍;其次要完善茶文化鋼琴音樂教學課程體系,
專業教學的開展,前期在于師資力量等軟硬件的建設,目前高校鋼琴專業硬件設施已達到標準,但由于教師思想的固化,使得教學內容一直以國外鋼琴作品為主,因此,必須要改善教師崇尚外國鋼琴作品的固有思維,立足于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鋼琴音樂思想的基礎上,建設一支鋼琴教師隊伍[3]。
首先高校可以將茶文化思維融入鋼琴教學中,構建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邀請茶文化音樂大師來校交流、開設講座,學習如何將鋼琴音樂與茶文化思想濃縮于課程之中,并將兩者的內涵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吸引學生對茶文化鋼琴音樂的關注與熱愛。其次,高校應著力培養茶文化鋼琴音樂的年輕教師隊伍,將鋼琴教學的民族音樂性與彈奏技能置于同等地位,因此要求鋼琴教師要系統地學習茶葉知識、茶文化思想、茶道精神等等,才能正確理解、感受音樂在飲茶環境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茶文化音樂的內在精神意蘊,并能根據不同的茶性選擇不同的鋼琴音樂,不斷地豐富鋼琴教學的內容。
文化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地域性,在構建茶文化音樂鋼琴課程體系應立足于中國歷史與當代,中西方音樂差異,既要體現出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境界與人格理想,又要展現出當代茶文化的審美思想,同時還要傳遞出中西方不同的音樂語言、思維、審美等差異,因此,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體系要體現出多元化的融合特征。
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體系應該以當代音樂文化為主要立足點,在此基礎上挖掘音樂元素的傳統性、歷史性的文化意義與情感精神,并將這些音樂元素進行創新性引用,從創造出契合當代文化審美的鋼琴音樂作品。同時在內容上,要注重融入茶文化思想,借助茶文化思想對鋼琴作品進行改編,突破鋼琴音樂以及茶文化兩者之間的界限,創造性地利用兩者的內在精神情感性創造新音樂類型,既突出鋼琴教學的固有模式,也用一種新的方式促進茶文化在高校的弘揚與傳播。此外,高校還應該積極學習西方鋼琴音樂的表現形式與技巧,用一種藝術化的專業手法對我國茶文化鋼琴音樂進行別樣的詮釋,從而使茶文化音樂更加奪目燦爛。
高校鋼琴音樂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茶文化視角創新高校鋼琴音樂教學,僅僅是作者基于當前鋼琴教學問題現狀與茶文化研究熱潮的一種設想,其是否可行,還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的摸索。鋼琴教學的創新其目的是為了學生全面地學到專業知識,因此,將茶文化思想納入高校鋼琴音樂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在綜合考量學生的音樂素養與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通過上述的方法,嘗試著將茶文化音樂逐漸滲透在鋼琴音樂課程教學中,或者對其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進行分階式設計,對于能接受的同學可以繼續進行,對于排斥的同學可以暫緩。總之,對于學生而言,任何一門專業學習必須要建立在自己喜歡的基礎上,只有如,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探索茶文化鋼琴音樂的藝術價值,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1]張霞.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黃河之聲,2011(12):82-83.
[2]徐靜竹.淺論鋼琴教育中國化的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14(19):97-97.
[3]王燕如,王翼如.我國高校茶文化音樂鋼琴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福建茶葉,2016,38(12):351-352.
[4]楊雅茗.中國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的文化闡釋與建構[J].福建茶葉,2017,39(3):168-169.
喬全龍(1974-),男,陜西西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