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瑜
摘 要:初中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一個升級,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審題習慣的重要時期。而語文作為初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在強調了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之后,針對吉林省語文考試題型提出了一些初中生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審題習慣;初中生;積極性
眾所周知,不同地區、不同省份初中語文教學所用的教材不盡相同,在考試中所考查的重點和考試題型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于初中語文審題習慣的培養,應因地制宜,因教材而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語文審題習慣,才能符合當地的考試題型。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審題習慣培養進行探究。
一、細致有序審題的重要性
談及審題,我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數學題、物理題等,而很少想到語文題。實際上,這反映出的是學校對于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側重于數學、物理等需要計算的類型題,而忽略了語文等文化課題目審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而且,查閱相關研究資料也可以發現,關于數學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的研究有很多,但關于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的研究卻寥寥無幾。
二、培養學生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的建議
1.篩選、抓住關鍵詞,明確核心
結合筆者自身的做題經驗,每一道題目都有它的關鍵詞和核心,抓住這一核心,篩選其中的關鍵詞,對于形成清晰正確的解題思路,快速找到解題突破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細致有序審題習慣的過程中,應將抓住關鍵詞、明確核心這一技巧傳授給學生,通過列舉一兩道例題來詳細講解抓住關鍵詞技巧的具體使用方法,然后讓學生利用自習時間對這一技巧進行反復練習,以熟練掌握該審題方法。對于例題的選擇,教師應從吉林省最近兩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中選擇,選擇經典例題,這樣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幫助學生適應當地的語文考試題型,為中考打好基礎。
2.不斷學習,提高教師的審題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教學能力、專業水平等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效果與學生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的實效性。鑒于此,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鞏固語文專業基礎,積累審題經驗,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集中培訓及各種教學活動。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利用網絡渠道,加強與名校名師的在線交流,加強對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方法技巧的學習和掌握,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細致有序審題習慣培養中的骨干力量,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吉林省語文考試試卷共分為三大部分,即積累與運用、閱讀和寫作。其中,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名著閱讀,各模塊雖然在試卷的形式上是分開的、獨立的,但是在內容的考查上卻是緊密相關的、綜合的,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思想情感的表達。如古詩詞默寫部分,共設計7道題,分值占總分的7.5%,近兩年出現在語文考試試卷上的古詩詞主要有《離騷》《水調歌頭》《詩經·關雎》等,考查的是學生對古典詩歌文化的積累和理解。對于文言文閱讀部分,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古詩詞的創造性理解情況,如請寫出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含義的理解等,既注重學生對古詩詞背誦情況的考查,又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與理解能力的考查。根據吉林省語文考試試卷的這一題型特征,教師應加強自身對語文試題的編寫能力和審題能力。
3.增強自身的審題興趣,調動自身的積極性
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審題習慣的培養不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的,除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學水平與審題能力之外,學生本身也應做出必要的努力,這樣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的培養才能事半功倍。在練習做語文習題的時候,在對語文題目進行審題的時候,學生應從自身利益出發,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心理需求,有目的地培養自己的審題興趣,調動自己審題的積極性。在興趣與積極性得到提高的情況下,當學生通過細致有序審題做對一道語文題時,其信心便會得到有效加強,從而自覺主動地培養自己細致有序審題的習慣,并積極配合教師的語文教學活動。名著閱讀是吉林省語文考試題型的一個特色板塊,該模塊的設置注重的是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考查,重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主題、情感等的分析能力。利用名著閱讀板塊,學生自覺地培養審題興趣,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培養自己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相信可以取得較好的成果。
不管什么學科,什么題目,審題都是做題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審題的細致程度、有序程度,直接影響著做題的效率與結果的準確性。在形成這一認識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考試題型,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語文細致有序審題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細致有序審題的習慣。
參考文獻:
吳海燕.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J].讀與算(教師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