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名學子,相比于其他學科,語文最簡單,作為母語學科,沒有什么入門級別的困難,但是某種程度上語文也是最難的學科。語文是一門藝術,它博大精深,想要有所建樹必定需要博覽群書而厚積薄發。其基礎性質也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語文學科對于學生的意義非同尋常,從初中語文課程上給予重視無可厚非。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程規劃;解救措施
作為基礎性語言學科來說,語文特性決定了其教學難度。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人中做出不同的教學結果、教學方式。所以,把握住語文的受教群體可以做出不同的課程規劃。而初中語文教學,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閱讀教學。閱讀對于積累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寫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也是需要從初中學生就開始培養的品格,小學語文還是圖文解說階段的話,那么初中就已經進入學習語言的階段了,學好語文同時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
就當前初中語文來說,自新課改以來,成效好轉很多,也注重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教學內容也適當拓展了,但是應試教育本質決定了語文教學不可能有徹底的改變,這一點從初中、高中的作文中就可以看出來,仍然是固定板塊式的文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會有太多創新,似乎始終都是在輸入一種不作為就不會犯錯的思維,奉行中庸、穩健的作文風格,能寫出好作文的學生寥寥可數。作文在我看來是體現語文教學成功與否的展示板,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展現出學生自己平時學到的是什么。當前語文教學,已經在學生心中打下了枯燥無用的標記,學生討厭上語文課,這是為什么呢?這是我們的老師沒有理解和把握語文課程的真正內涵,語文絕不是僅僅培養語言能力,寫好作文那么簡單,實際上語文包括了哲學、歷史、社會、經濟、世間百態,說高了可以關系到學生的修養、思維、處事方式。
就目前語文教學來看,國家的課程標準是大語文教學,大語文教學的外延涉及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在互聯網上學習、聽歌曲、日常語言交際等課堂外活動,而讀書看報是課堂外閱讀活動中最重要的方面。
要滿足這些要求也不是易事,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和教育部門的政策支持,如假期補課,占用休息時間補課這種現象要改變,這是種陋習,學生被強迫留在教室里能學到什么,除了埋怨還是埋怨,學生在教室里就一定比在教室外邊學到的多嗎?其次,加大教育投入也是一種方法,比如,建立和完善學校的信息化設備,現代化的圖書閱讀,不要只著重于傳統的書籍閱讀,閱讀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無須恪守陳舊。初中語文影響深遠,它是語文由淺入深的起點,也是語言作為一門藝術的基礎,現今語文課程規劃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政策、方向上的正確制定,不好的方面是傳統應試教育弊端短時間無法得到徹底解決,落實上有著一系列的困難,只要存在考試,就不會有純粹意義上的大語文。
閱讀更重要的是方法,就是你要學著教會別人如何干這件事,而不是直接就替別人干這件事。這是一個老師的方法問題,就是要學會教人如何釣魚而不是把魚釣了直接給別人。我記得有一個小故事,那就是一個人給了他大兒子一袋金子,給了他二兒子一套房子,給了他三兒子種菜的技術。當時,另外兩個兒子看到老三一點都沒有不高興,感覺很好奇,就問他,父親沒有給你錢,你怎么還那么高興?這個小兒子說,爸爸雖然給了你們金錢和房產,但是給了我技術和方法,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且生生不息,一直都能不斷地賺錢以謀得生存,你們雖然現在很富裕,但是沒有進賬的來源,錢花光了就沒了,另外兩兄弟聽了感觸頗深,認為三弟有遠見。所以,作為一個老師,要學會的就是教會學生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單純的知識。
因此,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不要眼光狹隘地認為你掌握了某些知識就是多大的勝利,關鍵還是學到老師的精髓。這個就像大學里的社會調查方法一樣,當初我們學的時候,認為聽懂了,記住了課本上的知識就是最大的勝利,可是等到我們的暑假社會實踐想要利用社會調查方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于社會調查方法的使用是一竅不通。當時我就特別后悔上課沒有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我想學任何東西都要學透、吃透,而不只是學表面功夫。做事就要踏踏實實,不能投機取巧,搞小聰明。語文教學也是這樣,要創新性地講解課程概要,而不是夸夸其談,讓自己飄在半空。語文課程的設計既要遵循傳統的方法又要有所創新。
參考文獻:
[1]酉小云.語文新課程的能力觀特點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0(8)
[2]周萍.語文新課程改革反思淺議[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