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山東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山東濟南 250014)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思路分析
王 瑾
(山東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山東濟南 250014)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華,極具教育價值以及人文價值。在當代高校英語教育過程中,以茶文化為視角,合理滲透茶文化的相關內容,提升學生人文修養,強化學生文化感知能力,以此促進學生語言駕馭能力以及綜合英語素養的提高。本文就以茶文化為視角,對高校英語教學思路進行幾點教育分析。
茶文化;高校;英語教學
英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與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茶文化作為世界茶文化的橋梁和紐帶,在英語教學生中合理滲透,必然能夠促進高校英語教育的創新與發展。通過構建茶文化環境,學生對英語語言特點、文化背景的了解會更加深刻,基于茶文化視角,合理設計英語教學思路,創新教學對策是非常必要的。
1.1 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具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經過時間的積累,茶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所涵蓋的內容也更為廣泛。以茶文化為基礎,形成了多種文學體系,學習茶文化之前需要將這些文化體系融會貫通,才能確保學習到完整的茶文化知識。茶文化中涵蓋了儒家的文化思想,在尊崇“仁愛”文化根本的同時,人們通過學習更多的茶文化知識,來了解待人處事之道。將人作為文化中心,追尋人為本的理念,這與儒家思想關系十分緊密。茶文化中還涵蓋了道家的思想理念,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多數的茶文化愛好者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更渴望了解茶的本源。將佛教思想融入到茶文化的精神境界領域,讓茶文化愛好者領略一種“無為”的精神境界。通過不斷的學習,達到一種入定的境界。之所以能夠形成內容豐富且鮮明的茶文化,與環境也有一定的關系。諸多寺廟都被建立在山林之間,寺廟的整體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也十分考究,因此佛教文化更能夠展現其神秘色彩。以佛教文化為依托,在從事茶藝活動的過程中,每位品茶者都渴望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識,而茶藝師對不同茶具的選取、茶服的穿著也都十分講究。利用書法繪畫增添飲茶氣氛,既滿足了飲茶愛好者的興致,又能夠對茶文化進行宣傳。
懂得品茶的人都渴望處于一個安靜的環境中,讓情感世界得以釋放,心靈得以凈化。追求一種清素淡雅的生活方式,面對世事無常的生活瑣事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才能夠不忘初心,找尋來自生活本源的那一份快樂。只有對茶文化的內容深層次地進行研究,才能夠擁有快樂的心境以及純凈的心靈。
1.2 茶文化的發展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茶文化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不斷的延續和完善至今的過程中,其內容也更為緊密,具有的歷史背景也更為濃郁。經濟是保證社會進步并不斷發展的前提,歷朝歷代之所以能夠形成特殊的茶文化,與其繁榮的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朝代的興替,茶文化在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人們對茶文化的尊重是其能夠完整保留并延續至今的基礎。茶文化在我國的佛教有著重要的地位,不但啟發著人們的思想,也讓僧人有了更多的思想感悟。僧人們到處游學、講學,保證了茶文化能夠快速的被傳播出去。現如今茶文化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而茶葉也成為了現代社會一種非常暢銷的商品。以茶文化為鋪墊,西方國家的人們對飲茶有了更高的興趣,由此可見,茶文化并沒有地域之分,其內容豐富的文化知識足以讓全世界人折服。
我國許多高校都面臨英語教學困難等問題,此時將茶文化引入到英語課程教學當中,能夠有效的緩解英語教學壓力,確保英語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各院校老師需要探討如何將茶文化應用到英語課程教學當中,從而讓茶文化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2.1 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現狀
英語已經成了現代諸多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現階段我國的英語教師基本素質無法滿足英語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而現代社會發展迅速,許多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沒有達到國家認可的合格標準,因此,受教師本身教學能力的限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更好地按照教師的指導完成英語課程學習任務,對于英語課程的重點知識內容和細節處理的不夠得當,這些都與教師的基本能力有直接關系;第二,現階段教師主要以學生的分數為準,不注重過程只注重結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無法清醒地認識到英語中的豐富知識內容,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了厭煩的心理;第三,教師在講述不同英語課程的過程中,對時間要求十分嚴格,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講授過多的英語知識,學生無法更好的吸收并融會貫通,因此就產生了學生指導基礎的英語單詞和語法,而無法流暢的使用英語語言,進行簡單英語對話的情況。學生之所以感覺學習英語較為困難,主要原因還是學校的英語教學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良好的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當中,成績成為學好英語的主要衡量標準,學生因此無法更好地掌握這項技能,也無法正視這門學科。
2.2 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諸多高校都存在英語教學問題,在對不同問題進行分析和了解以后,各高校可以按照學校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適當的給出以下解決措施:第一,教師在講述普通英語課程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的把握其英語教學的目的,利用自身擅長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開展英語教學課程;第二,以茶文化為主體,對基礎能力較差的教師進行二次培訓,讓英語教師能夠通過自我學習得到進一步提升;第三,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茶文化融入到英語課程教學當中,讓學生有更多的口語表達和鍛煉的機會,才能夠保證所開展的英語教學課程有更多的實際應用意義。學生以聯系生活為目的,以提高自身能力為基礎,以掌握更多以茶文化有關的英語知識為核心,才能夠不斷努力,并最終學到更為完整且實用的英語知識。
3.1 從情景營造分析高校英語教學工作
教師可以按照學生需求或教學需要,適當地舉辦以茶藝表演為主題的活動。教師首先需要教授學生在進行茶藝表演的過程中,要注重每個細小的動作,注意不同茶具的擺放位置以及整個茶藝表演的基本環節,讓茶藝表演過程更為流暢。要想有效地為觀看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需要對茶藝表演的氛圍精心設計,確保每一位觀看者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茶藝師的表演動作當中,讓自身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并從中獲取來自生活的感悟。學生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學習,更好地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識和內容,并且對學習英語課程知識有了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這種教學原理,就能夠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述不同有趣味的英語課程時,需要十分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學校要為教師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師利用事先做好的學習資料和課件進行講述,能夠讓學生系統地學習英語知識,同時動態的畫面也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英語課程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表現出對老師更多的尊重,在配合教師完成英語課程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課程才能夠被迅猛的提升。
3.2 從“和而不同”出發分析高校英語教學工作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在同一個飲茶環境當中也如此,飲茶之人所獲得的靈魂感悟勢必有所不同。飲茶者的精神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思考的過程變得更為充實,同時,飲茶者的心理變化也會有所區別。雖然在相同的環境下,用相同的器具品嘗同樣的茶水,但是正是因為這些細小差別的疊加,才會向世人展示一種另類的飲茶效果。適當的溝通和交流,可以讓飲茶愛好者能夠了解更完整的茶文化信息知識。茶文化的內容之所以變得更為完善且充實,正是那些藝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所收獲的成果。不同的飲茶者在進行情感的表達以及的梳理過程中,都會盡可能的吸收更多有益的茶文化知識,保證茶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要想更好地學習西方的英語知識,可以以茶文化為基礎,開展更多有趣且實用的英語課程。不同的思想所收到的結果自然有所差異,教師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理解異性之間的差異性,才能夠在心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差異越大,學生具有的學習動力就會越強,使學生懂得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增長知識,豐富自身閱歷,這對教師開展英語教學工作非常有力。
3.3 從“以人為本”出發分析高校英語教學工作
茶文化被人們傳承并延續至今,有其獨有的感染魅力,每個人在學習茶文化知識以后,都會有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在進行茶藝表演的過程中,茶藝師需要確保茶藝表演的過程更為完整,觀賞者也需要尊重茶藝師的表演需求,通過加深印象,為表演者給出肯定的贊揚。將這種思想融入到高校的英語教學課程當中,勢必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育的根本主要在于為學生講述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失敗的個例,主要原因還是教師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教育的目的是讓國家獲得更多的可用型人才,學生則需要夯實基礎,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和學習課程。教師需要不斷完善并調整原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可以按照需求進行知識總結,懂得自行查詢并處理存在的學習問題,教師只有教授學生如何學,怎樣去學,才能夠在源頭解決學生學習英語困難的問題,這也是教師展現教學實力,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的一次嘗試。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茶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思路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對研究,能夠為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同時對世界茶文化的交流有所促進。
[1]鄒舒遠.茶文化導入高校英語教學及對策探析[J].福建茶葉,2016(12):293-294.
[2]尹波.融中西茶文化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以中國萬花茶和英國紅茶為例[J].福建茶葉,2016(11):371-372.
[3]孫占曉.以英國茶文化為基礎的英語教學方法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247-248.
[4]肖丹.中西方茶文化對比中的英語人文素質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367-368.
[5]張麗娟.采茶戲運用在健美操訓練中的理論探討 [J].福建茶葉,2016(11):279-280.
王 瑾(1975-),女,山東濟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