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巖 俞暢 錢軍 王煒 庚志輝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二門診部,北京 100089)
?
口腔門診動態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研究
宣巖 俞暢 錢軍 王煒 庚志輝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二門診部,北京 100089)
目的 探討適應口腔門診四手操作情況下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方法 設置如下參數:門診崗位數、每月工作時數、每日工作時數、每月工作日、醫生工作時數、椅位數等,通過公式計算得出年度所需護理人力資源數目,護理管理部門再在此基礎上配置護理人員,防止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結果 護理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護理管理部門能夠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與調配。結論 對于口腔門診護理人力資源數量配置,可以通過門診部日常工作數據信息進行估算,得到相對準確的護理人員需求數量,在充分滿足臨床護理需求的同時,避免了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
口腔門診; 人力資源; 四手操作; 護理管理
Dental clinic; Human resources; Four hand oper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是指對護理人員進行恰當有效的選擇,以充實組織機構中所規定的各項職務,完成各項護理任務[1]。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醫院的醫療及護理質量[2]。做好口腔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工作,首先需要護理管理者針對護理人力資源數量進行有效的配備,才能保證臨床工作有序進行。按照“四手操作”的原則,醫護比例應保證1∶1。就我門診部實際工作情況來看,口腔門診醫生除臨床診療工作以外還需兼職科研、教學等工作,在非臨床工作時間是不需要護理人員配合的,故醫生間門診有效時間有所差異。如果依舊按照醫生數量進行護士1∶1配備顯得不夠合理,既不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也不利于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會造成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我門診部對醫護崗位配置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探索出一種適應口腔門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模式,提出了護理人員需求計算公式,并應用于日常護理工作管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門診部為三級甲等專科口腔醫院分支機構,現有牙科綜合治療臺(下簡稱椅位)49臺,設置有9個專業科室,正式醫生84名,實習醫生日均4名。門診護士長1名,臨床配合護士75名。另外,消毒供應中心崗位8名,前臺咨詢、電話預約、病案管理崗位15名。門診部采取每周工作7 d、每日9 h、每位護士每周40 h工作時間的工作制度。
1.2 方法


1.2.2 我門診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
1.2.2.1 情況分析 門診部現有的49臺椅位是除法定節假日外全天候工作的,醫護人員輪流排班使用椅位。考慮醫生和護士每周都有正常休息時間,門診部依據實際每日工作崗位的數量來配置醫生和護士人數。經測算,崗位數量如下:椅旁配合49個崗位,巡臺護士3個崗位,以上共計52個護理崗位/d。門診部據此提出了護理基數的概念。護理基數計算方法如下:
護理基數(每崗位需護士數)計算公式:

護士人數總數量=52×1.575=81.9人
即在門診椅位周一到周日每天全部使用、且每椅位每天工作9 h的情況下,配置82名護士可滿足臨床需求。
門診部在日常運行中,除了國家法定假日11 d外都開展門診業務。我門診部護理人員平均每年有10 d年假,年假需要占用正常的工作時間,約占工作時間的5%,為補充休年假護士的空缺,在82名護士的基礎上需要補充5%的護理人員,按所有護士全部休完年假計算,大約須增加82×5%≈4名護士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同時,門診部護理隊伍面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年輕女性多,大多數護士都處于生育年齡,不可避免存在休產假的情況,也需要留出備用人員。綜上所述計算,門診部理論上應按照90名護士或更多的護理人員數量來進行配置。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存在護理人員工作量不飽滿的情況,經過實踐摸索,門診部對護理人員配置進行了兩級管理。第一級是年度人員總需求管理,根據上一年度椅位使用情況提出年度人員配置需求,納入整個門診部下一年度人力招聘計劃;第二級是日常人員配置管理,護理人員根據需要動態調配。
1.2.2.2 年度總需求 是52個護理崗位。門診部49臺椅位原則上每天每臺配置1名醫生和1名護士,由于存在各種原因造成椅位使用不充分或椅位工作量不飽和等情況,每天為這49臺椅位配齊49名護士存在人員浪費情況。
以某科室為例,該科室有椅位6臺,當月工作日為30 d,當月科室理論滿額椅旁小時數為:6×9×30=1 620 h,即當月所需護士數量為:(1620/9/30)×1.575=9.45人。當月該科室醫生由于教學、科研等工作實際椅旁工作小時數為1 416 h,則實際需要護士數為:(1416/9/30)×1.575=8.17人。可以看出,如果滿額配置護士會造成1個護理人員浪費。這僅是有6臺椅位的某科室的情況,擴展到全門診49臺椅位的情況,避免護理人力資源浪費就成為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年底根據年度椅位實際使用小時數作為主要依據來確定下一年度護士人員總需求量。由于椅位實際使用小時數統計不便,考慮到椅位必須有醫生工作才算有效使用,實際統計時以醫生工作小時數來代替。計算公式如下:

注:(1)年度工作日為實際出診時間,門診部除了國家法定假日11 d外,其它時間全部出診,每年為365-11=354 d
(3)機動護理崗位數為3,主要是巡臺護士崗共計3個,人員數量固定。以2014年度為例,年度醫生工作時數為181 508 h,計算得出2015年度護士需求量65.2人,計算公式如下:
考慮到備崗和新護士培養周期等因素,以及第二年增加新醫生及工作小時數量增加的因素,經測算大約增加6個崗位,即需要護理人員為:6×1.575=9.45人。故實際配置75人可以滿足工作需要。相比優化前的82人的配置需求減少了7人,可以減少單位7人的人員經費預算與支出。見表1。
表1 近5年護士人數和椅位/崗位配置表

年度椅位數/崗位數護士人數每椅位/崗位護士人數201136/39661.83/1.69201238/41681.79/1.66201340/43701.75/1.63201445/48781.73/1.63201549/52751.53/1.44
1.3 效果評價 (1)評價采用改進的人力資源配置后的效果。(2)針對人力配置的變化,對醫生和護理人員分別進行滿意度調查。
2.1 改進后效果 護理人員配置數量從優化之前的82人減少到目前的75人;此方法在我門診實行近一年,護理人員配置能夠滿足臨床需要,做到“每崗位有護士,每護士有任務,杜絕空崗現象”。我門診部75名護士,能夠滿足49臺綜合治療臺規模的口腔門診護理工作,節省了護理人力資源的投入。
2.2 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 見表2和表3。
表2 醫生對護理配合的滿意度(n=84)

項目 滿意人數滿意度/%護士及時到位8398.8門診準備8297.6門診配合8095.2病人護理及溝通7892.8醫療知識掌握與應用8297.6
表3 護理人員對人力安排的滿意度(n=75)

項目 滿意人數滿意度/%人力安排的公正性7296.0人力安排的合理性7397.3薪酬滿意度7093.3考勤制度7194.7周工作時長75100日工作強度7296.0日工作量7296.0
現代口腔操作與傳統口腔操作相比,一個主要的特征是引入了“四手操作”的理念。在傳統口腔操作模式下,一名護士要同時配合多名醫生,護士只能被動的接受醫囑進行操作配合,對治療進程不能及時了解,很難顧及病人的感受,影響治療效果和服務質量。現代口腔操作模式引入了四手操作,即在口腔治療的全過程中,病人平臥在牙科綜合治療臺上,醫生、護士采取舒適的座位,醫護雙手(四只手)同時為病人進行各種操作,能夠平穩而迅速地傳遞所用器械、材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3],減輕了醫生的勞動量,使醫生和護士都能夠專注于對患者的治療過程,能夠提高治療成功率和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但是四手操作對護理人員配置數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口腔門診要滿足醫護“四手操作”的需要,則一名出診醫生至少配備一名護士,護理人員與門診醫生比例達到為1:1。比起傳統口腔操作模式,護理人員需求大大增加。這是一個很大的增長幅度,由此給單位的護理人員配置和日常管理帶來較大的壓力,一方面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護理隊伍龐大,帶來了額外的管理成本。
我門診部根據口腔門診相關數據核算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數量的方法,使護理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口腔門診的椅位數量、工作時數等量化數據,利用人力配置公式計算出門診護理人力資源基礎配備數目,結合臨床醫生出診率,核算實際需要護理資源數目,此方法可以指導護理管理者更好地管理護理人力資源,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降低口腔門診人員經費的投入。經過我門診部一段時間的應用,效果良好。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摸索出一種簡單、標準以及系統的配置方法,通過對門診部相關出診數據核算護理人力資源數量配置是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后續還需針對護理人員能級、專業特點、工作負荷等數據對口腔門診護理人員進行更加科學、細化的配置研究。
[1] 趙琴琴,劉華平.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7,7(4):43-46.
[2] 葉文琴,朱建英.現代護理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30-31.
[3] 張翠娣.中國醫院護理工作量測算及護士數量配置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7,7(7):6-8.
[4] 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21.
宣巖(1980-),女,北京,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
俞暢,E-mail:pediayu@163.com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7.01.014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