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桃紅
(江蘇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 225400)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在浙江和上海兩地進行探索,走班教學也成為這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從浙江和上海兩地實行的教學改革來看,走班教學呈現了與以往傳統班級授課制不同,傳統行政班在不斷消失,取而代之的恰恰是以選課為不同人員分配的走班教學.
夸美紐斯的傳統班級授課制有極大的優點,即在一定的時間價值下,讓不同的個體獲取極為高效的知識.可以這么說,“流水線”生產模式是傳統行政班教學的最大優點,但恰恰是這種過于固定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個體的發展帶來了局限性,隨著社會發展和尊崇學生個體價值的實現,走班教學與行政班教學的融合進一步落實到中學課程改革之中.

問題1 如圖1,在三棱錐D-ABC中,DA=DB=DC,D在底面ABC上的射影為E,AB⊥BC,DF⊥AB于F.(Ⅰ)求證:平面ABD⊥平面DEF(略);(Ⅱ)若AD⊥DC,AC=4,∠BAC=60°,求直線BE與平面D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分析 本題是空間幾何線面角求解問題,是一道考查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試題.在新高考模式下,在走班教學中本題是如何實施教學才能體現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在三個不同層次的選課走班教學中進行嘗試,第一個班級是選課政史地,即傳統意義上的偏文類學生,這些學生普遍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尤其對于傳統方式教學下的線面角“找、證、算”對于偏文類學生而言很難實現,因此空間向量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走課班級的首選;第二個班級是選課化史技,學生層次屬于比政史地班級好,空間想象能力也較強,一部分學生較為適應傳統法求線面角,一部分學生適宜空間向量方式,因此一題多解較為適用這樣的學生;第三個班級是選課理化生,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偏理類學生,這些學生思維普遍活躍,對于偏向于計算的空間向量方式并不欣然接受,喜歡注重思維提升的傳統幾何法,因此教學中偏重此法的滲透即可.



對于走班教學,筆者認為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思考,這與分層教學有較大的類似,這種走班教學較為適合教學方式的不同選擇,注重教學對象、注重教學思考,讓走班教學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教學方式.
走班教學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走班教學從教學一線來看也存在著一定值得思考的之處.從實踐省份來看,走班教學現在存在著不少問題:
第一,師生間教學配合不足.因為取消了原有行政班的教學,取而代之的走班教學學生來自原各個行政班級,導致任課教師對于學生往往不熟悉,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學生往往又進行其他走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交流相比以往行政班相比少了很多,這樣導致師生教學配合嚴重不足.
第二,學生自我管理的缺失.中學走班教學與大學生走班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學生的自我管理,大學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強,學習自我能力強,這往往使其的走班教學效率更高;而中學走班教學筆者始終覺得在高一引入尚早,高一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導致走班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這一點在不少調查研究中已經獲得數據支撐,筆者認為走班教學比較適宜在高二以上的教學中展開.
第三,教師教學責任心的加強.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初衷是好的,但是因為走班教學容易造成師生之間隔閡,因此教師教學責任心需要進一步加強.可以這么說,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走班任課教師對于班級中學生是不熟悉的,這樣往往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缺失,而學生對于學習的調控是不自主的,需要教師的干預,在走班教學不熟悉學情的情況下,這種教師教學責任心的加強是必須的.
新課程提出了走班教學模式,筆者認為需要一分為二的辯證來看.從學生層次性來說,提高教學效率來說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效率是否能夠抵消走班不足帶來的困擾,至少從這一兩年的教學實踐來看還不足以評判,從教師角度而言我們不斷提升自己專業化能力,為后續進一步的改進做好教學準備.
[1]張可.走班教學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擾[J].中小學數學,2016(4).
[2]徐汝成.馬登理論及其對數學教學的啟示[J].數學教育學報,2012(2).
[3]俞求是.高中數學新課程立體幾何教學問題研究[J].數學教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