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從古至今,秦腔自身所具備的悲壯豪邁與慷慨激昂的特色,唱響在祖國大地上,并且在最近幾年還不斷地發展創新。秦腔作為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僅代表著西北人的文化形象,而且還象征著西北人的精神。
【關鍵詞】笛子;秦腔;伴奏;運用
中圖分類號:J63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79-01
隨著秦腔的發展,其演奏樂器也在不斷進行著改革和創新,秦腔與演奏樂器之間相輔相成。在20世紀20年代,秦腔的演奏樂器是笛子、月琴、提琴、二股弦、大嗩吶以及中音三弦。20世紀30年代,演奏中不再使用月琴了。發展到后來,二胡加入到了秦腔的演奏樂器當中。直到現在,在其演奏樂器中又融合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西洋樂器,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中西混合樂隊組合。可是,不管怎樣發展,笛子在秦腔主奏樂器當中的地位始終如一。本文專門針對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運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笛子與秦腔的來源
笛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樂器,它也被稱作橫笛或竹笛。中國傳統的竹笛分為兩種,一種是梆笛,另一種是曲笛。其中梆笛是為梆子腔伴奏的,在北方比較流行。最初的秦腔文場樂隊采用的是F調和G調的梆笛,由于其發出來的聲音高亢嘹亮且粗獷,所以它與秦腔唱腔風格相一致。曲笛在南方比較流行,它是為昆曲伴奏的,因此也稱之為昆笛。其中曲笛的調高分為好幾種,其發出來的聲音清新甜美且柔和渾厚,讓人們能夠充分感受到江南絲竹的美韻。
秦腔演奏剛開始并沒有加入曲笛,到了后來,才慢慢對曲笛進行運用。曲笛在通常情況下為C調、#C調以及D調,然而秦腔在多數情況下為F調、#F調以及G調,如果曲笛要想與原調相匹配,就必須用筒音作“2”。在秦腔伴奏中加入曲笛后,在很大程度上對音域起到了擴展作用,讓聲音聽起來更加寬廣遼闊。笛子在秦腔樂隊當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樂隊當中。秦腔演員在平時的演唱中,一般是不需要用笛子伴奏的,如果在過門中加入笛子,能夠讓音樂聽起來更加有特色。
二、在秦腔伴奏中如何運用笛子
秦腔文場樂隊當中的任何一件樂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琵琶、古箏還是竹笛,在對某一種人物形象進行描寫時,或者宣泄人物情緒時,往往都會進行復調的演奏。在秦腔伴奏的整個過程當中還需要注意和諧平衡,由于笛子的音色非常嘹亮,那么就更需要與樂隊之間相互配合,使其不僅可以充分表現出鮮明的特色,而且還不會讓人感覺突兀獨立。
笛子與其他樂器相比,除了能夠進行演奏婉轉優美的曲調與華麗歡快的樂曲之外,還能夠展示廣闊遼遠的情調。一般情況下,笛子在樂隊中以主奏旋律為主,但在演奏過程中會發生各種變化,它與彈和弦的旋律呈音區反襯效果。笛子在我國陜西地方戲曲樂隊當中,是不能缺少的“主角”。曲笛在秦腔音樂的伴奏過程中,由于其自身的音質非常飽滿渾厚且音色也優美圓潤,不僅能夠表現出悲傷的情緒,而且還可以使得秦腔慷慨激昂的風格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曲笛受到了人們的認可,人們對其進行了廣泛運用。
在秦腔伴奏過程當中,即使運用一支竹笛就完全可以演奏出多種曲調,但在伴奏時為了使音色與音域等各方面需求都得到滿足,就需要同時運用梆笛和曲笛,這樣才可以讓音樂的內涵更好地傳遞下去,進一步表達出藝術家的情感。如果想要從根本上使得笛子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把笛子的演奏方法掌握好。梆笛與曲笛在演奏風格方面是有很大差別的。由于梆笛音調高亢明亮,而且節奏非常活潑,所以在演奏時主要體現舌的技巧,運用比較猛的氣息,在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強有力的垛音和富有情趣的花舌音,以及急促跳躍的舌打音等作為特殊技巧。然而曲笛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曲笛的音調柔美流暢,而且節奏非常平穩舒展,所以在演奏時往往體現用氣的技巧,三連音、氣顫音、顫音以及特長音等是非常有特點的技巧,對這些技巧應當進行熟練掌握并能夠嫻熟運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一種樂器,如果想要達到有感情地演奏,那么就必須對聲樂的旋律與活力進行模仿。由于笛子的音質非常清脆嘹亮,而且音色也非常柔美,在進行伴奏的時候,一個音符、樂句,都包含著壯美的個性。在秦腔伴奏中加入笛子,秦腔音樂才會變得更加優美動人,好像為伴奏蒙上了一層華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李云霞.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運用之初探[J].2013(2).
[2]劉莉.淺談笛子在秦腔伴奏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下),2015(4).
作者簡介:
王 璐(1988-),男,漢族,陜西藍田縣人,渭南市秦腔劇團,主攻長笛、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