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翼
【摘 要】在群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對藝術的強烈追求已經成為大眾的呼聲,音樂教育事業也因此得到大力發展,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文章以探討聲樂訓練中聲樂語言的應用為中心,首先闡述了聲樂語言的涵義,從而論述了聲樂教學中聲樂語言的運用。
【關鍵詞】聲樂訓練;聲樂語言;涵義;運用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98-01
音樂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幫助我們放松,提升審美情趣,甚至是陶冶情操。而聲樂音樂更是與我們離得最近的一種音樂類型,如何加強對該類音樂的訓練,并演唱出優美的作品,是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關注的問題。
一、聲樂語言的涵義
(一)音樂和語言的內在關系。聲樂指的是人發出的含有語言元素的音樂,在歌曲的奏唱中語言無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構成了聲樂的前提,而音樂則是聲樂演奏中最能體現情感與基調的一個基礎,可以說它是聲樂語言中的主體。而聲樂最和諧的狀態就是音樂和語言達到高度協調,偏重任何一方都會影響效果的正常發揮。如果只著眼于語言表達單純咬字,而忽略音樂旋律就只是“說歌”行為,毫無音樂美感,也無法詮釋出音樂獨有的旋律與感情。當然,如果太過偏重音樂,而無法很好地體現語言部分,就會經常“吐字不清”,聽不出歌詞也就無法傳達出歌詞的獨有魅力。由此可見,音樂和語言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中音樂是主體,語言是基礎,歌唱者需要把握好它們的關系。
(二)合理應用聲樂語言來達到字正腔圓?!白终粓A”是聲樂音樂表達中的最高境界,它體現了聽眾的審美需要,也是研究學者對聲樂發展做出的結論。然而,很多演唱者就算明白“字正腔圓”的含義,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為了達到“字正腔圓”,長期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字正和腔圓是從兩個角度來強調語言的表達的,演唱的人在歌唱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發聲、呼吸、共鳴,也就是讓腔體在呼吸的支撐下得到適當調整,再使胸腔、頭腔和口腔的運用產生共鳴效果,并發出立體的聲音,這就是“腔圓”了。而“字正”,一般指的是文字語言咬字準確,唱的時候注意要把歌詞唱清、唱準。聲樂的最佳狀態,也就是聲音、音樂和語言三位一體,實現和諧。
二、聲樂教學中聲樂語言的運用
(一)朗誦歌詞,理解詞意。旋律定下了一首歌曲的基調,而語言則是對情感的直接抒發,加強對歌詞的誦讀,有利于訓練者把握它的深刻內涵,使其在歌唱表演過程中可以準確地體現出音樂的內涵和情感。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必須強化自身對氣息的控制能力,科學調整氣息并準確地加以運用,是歌唱的重要一步。第三個方面,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體悟能力,在誦讀過程中使學生可以更準確地咬字和發音。
(二)指引著學生帶著韻誦讀。根據韻律誦讀歌詞,要求訓練者在誦讀期間準確抓住詞的韻腳,讓韻腳的發聲不斷被演唱者強化。在歌唱訓練及表演過程中,語言的把握程度,無非是通過歌詞咬字是否準、吐字是否明晰兩個方面,而歌詞的歸韻和收音能力高低才是演唱是否超群的一個評判標準,這也是強化演唱語勢的一大手段。就聲樂作品的表演情況來看,詞中長音的核心要素體現在母音上,所以學生需要抓住歌詞中的字韻,記住歸韻的特征。
(三)引導學生跟著旋律誦讀。在漢語語言這個體系中,最主要的三個構成因素就是專用調、聲母和韻母;而在音樂旋律這個體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則是節奏和音高。旋律是在語言音調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因此,唱歌音調和語言音調二者間是存在著基本聯系的,吟唱音調的效果會受到語言音調的影響,而音調的表達由被吟誦音調影響著。語言的誕生是在旋律之前,是一種富于節奏性的語音類型,也是初期的自然歌唱。由此可見,掌握好語言音調和旋律之間的相似點,有韻律地對歌詞進行大聲朗誦,可以解決演唱中的發音不清問題,學生練習得越認真越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四)提升學生的藝術處理能力。在聲樂訓練教育中,不僅是要從語言的咬字、音樂的體會這兩個方面的技巧上加強訓練,對學生綜合的藝術處理能力也有著獨特的要求。演繹者想要既做到情感的抒發渲染,又要堅守吐字清晰、自然合理的原則,就要在情緒的應用上,以展示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為前提??傊?,聲樂音樂人人可唱,但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不僅要訓練聲樂演唱技巧,培養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更是一種有效手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聲樂訓練中聲樂語言的應用的探討,是非常有意義的。相關從業者和音樂愛好人員需要明確聲樂語言的涵義,了解音樂和語言的內在關系,合理應用聲樂語言來達到字正腔圓;在此基礎上,把握聲樂教學中聲樂語言的運用,朗誦歌詞,理解詞意,指引學生帶著韻誦讀,引導學生跟著旋律誦讀,提升學生的藝術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妍,張雪.對完善聲樂教學中教學評價環節的建議和思考[J].音樂時空,2014(09).
[2]周恩澤.聲樂語言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