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
在職高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完成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課文的內涵,擴展課文的外延,把課文空間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擴展和遷移,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時過多地對閱讀文章進行擴展,反而忽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過多補充其他內容,結果學生連課文內容都沒有理解。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課前準備
1.導入話題
在講評一篇閱讀理解之前,通過給學生展示照片或者以講解故事的形式將話題引到閱讀理解的文章上,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了解基本內容,并就相關話題自由討論,學會如何用課文中涉及的句型對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2.預留問題
向學生說明接下來將要讀到的是一篇關于什么的文章,給出一些話題詞匯,需要大家回憶相關的知識,接下來則是貫穿文章的主要問題,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篇章結構,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預測性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和討論,激活學生大腦中相關的知識網絡,使他們處于主動認知狀態,從而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再布置幾個簡單的拓展型任務,如分組討論,將要點整理成文,由一名代表進行陳述,或者讓組內成員在課文內找到認為值得注意的語法點(短語和句型結構),將這些語法點歸納出來并配以合適的例句。
二、明確閱讀目標
閱讀是讀者從各種材料中獲取信息從而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閱讀是一項智力活動,包括心理情感的認知活動。只有在這個高度上認識閱讀教學的意義,教師才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機地選擇和使用各項閱讀技巧,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閱讀水平。教師訓練學生閱讀微技能、指導其閱讀策略、設計相關活動,應該在閱讀教學的三個階段都有所體現:
首先,讀前。用多種方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啟發學生對文章的預測和聯想。讓學生知道閱讀的目的、背景材料,提示文章的體裁,讓學生運用不同體裁的相關方法展開閱讀。教師應預測并掃除部分在閱讀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
其次,讀中。用多種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和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提高理解力,增強思考力。讓學生通領全篇,掌握情節,避免歧義,抓住細節。學生可以積極思考、判斷,采取全班、小組、同伴交流等形式進行互動。
最后,讀后。設計具體任務和練習,引導學生理解、總結和表達文章的中心含義、篇章結構和語言意義。問題和活動設計不應拘泥于教材本身和傳統的固定模式,形式可以活潑多樣,設計有潛在難度的問題。點撥語篇、語法、詞匯的主要特征,讓學生加深對所學語言的示范印象和模仿活用。
三、端正學習態度
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心理因素一直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時往往心理不夠穩定,解題輕率浮躁,缺乏信心、耐心,甚至焦慮煩躁。這些心理因素會導致學生不能明辨主題,不能把握脈絡,理解的深度、廣度不夠等。這些心理因素往往是前文提到的學生一些不良閱讀習慣的真正內在的原因。
教師應努力盡量減少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焦慮心理,積極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并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有的學生習慣出聲閱讀,其實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見其形便知其義,盡量去掉詞語讀音這一環節,對節省時間很有幫助。要一口氣將整篇文章讀完,不要逐字逐詞地閱讀,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擴大閱讀視野。要邊讀邊記有關重要內容,盡量減少回讀次數,注意力應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過多地考慮每個詞或短語的意思,遇到與信息無關的生詞要跳過,不要在這些詞上過多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如遇到與信息有關的生詞,要盡量根據上下文關系或構詞法知識猜測其含義,最好不要查閱字典或參考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在速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因此要形成視讀的能力,即用眼睛掃描文章內容,按意群、詞組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要朗讀或默寫,不要逐句讀,不要用指頭或鉛筆點著讀,不要隨時倒回去重讀,不要邊讀邊和別人說話,如果念得很慢,一詞一詞地讀,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念完全文還是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么。當然,閱讀是限時的,我們是在單位時間里求質量,讀懂是第一重要的,欲速則不達。
四、開發學生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職高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滲透了豐富的審美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內容,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五、注重閱讀積累
學生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培養出快速閱讀和準確理解的能力。沒有足夠的輸入,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輸出。同時,不能盲目地擴大閱讀量,要在學生清楚了解高考命題主導思想——“兼顧基礎,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實際”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訓練。要堅持天天讀,最后每天讀一篇短文,從趣味故事入手,向科普、應用文等廣泛實用發展,尤其是要重視閱讀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擴大閱讀量,并非意味著擴大學生做閱讀理解題的量。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能力和掌握一定的詞匯之后,可讀一些簡易英語讀物、英文報紙、雜志等。在閱讀這些讀物的過程中,學生可增強語感,豐富英語背景知識,擴大知識面,逐漸擺脫漢語思維習慣并學會用英語思維。
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學習理論,開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提倡反思式教學。以培養語用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實行課堂教學任務化、評價方式過程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教學生“會學”。積極探索創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式,使得英語學習實用化,更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