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依辰
摘 要: 紀律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主要存在教師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深遠意義、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方法多樣性和對幼兒落實紀律教育的差異性認識不足等問題,作者有針對性地提出要管理好班級,樹立正確的紀律意識,強化落實紀律的方法途徑,增強幼兒教育效果。
關鍵詞: 幼兒教育 紀律 紀律教育
紀律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教育活動開展、教育任務完成和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深遠的是幫助幼兒從小樹立自我約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現結合教育實踐就幼兒園紀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幼兒園紀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紀律教育越來越重視,紀律教育內容越來越細化,紀律教育效果越來越明顯,但在教育實踐中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教師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深遠意義認識不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這一要求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體驗和理解基本的社會規則,從小樹立自我約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2.教師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方法多樣性認識不足。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隨著形勢和社會的發展,教師承擔的責任和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承擔的安全責任更大,因此直接導致教師更注重以有序性確保安全性,片面追求一切為安全,結果在教育活動中出現許多不合理的規則,過多的要求限制孩子的行為,教育至上變成安全至上,立竿見影的簡單教育成為主要手段,形成教師與學生的對立,約束管理與教育引導的脫節,不僅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而且影響教育結果。
3.教師對幼兒落實紀律的差異性認識不足。
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創新發展,在實施教育過程中,越來越強調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幼兒和家長的多樣化需求,越來越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和層次差別。幼兒生長在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個性,行為表現有著較大的差異,必要的紀律要求是需要的,但一味追求規范,往往會脫離實際生活。因此,我們在制定常規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段、認知能力和個性特點,切勿一刀切。
二、加強幼兒園紀律教育的對策
1.管理好整個班級。
當一個老師在管理一個班級的時候,假如他只懂得幫助兒童發展的方法,只知道讓兒童自由地表達自己,就會發現自己面對很多頭疼的問題,這些孩子變得散漫,隨便地拿自己周圍的東西,要是老師不加管理,情況就會變得更糟,吵鬧聲迭起,對于這種局面,教師一定要研究兒童簡單又豐富的心理,老師要向這些亂爬亂跑的孩子們提供幫助,應該用某種方法讓孩子們警惕,略帶威嚴又不失關懷。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判斷處理問題,做好準備工作。
2.教師要有正確的紀律觀,幫助幼兒形成內在的紀律。
在幼兒園,教師首先需要有正確的紀律觀,指導紀律的真正含義,正確處理好自由與紀律之間的關系,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于壓制幼兒,應該先讓幼兒有一個關于紀律的概念,而不是命令式的做法,讓幼兒真正理解這些紀律,將外在的紀律轉化成內在的紀律,幫助幼兒形成內在的、積極的、有序的紀律。其次,教師在紀律形成過程中需要充當的是觀察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角色,慎用懲罰。
3.強化落實紀律的方法途徑。
教師要求幼兒落實紀律應當做到兩忌:一忌以暴制暴,教師在實施紀律教育時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教師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幼兒,只能使幼兒產生更大的敵意。必須以平靜的方式對幼兒進行交流教育,仔細詢問事情的起因,一旦幼兒愿意說出原因并誠懇認錯,就要想辦法安慰勸導,讓幼兒的心情好起來,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為;二忌簡單限制,當幼兒出現違紀傾向時,教師不能簡單地限制,而要盡量使用尊重幼兒的非強制性干預措施,這樣既不會打擾別的幼兒,又讓有違紀行為的幼兒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停止行為并重新回到課堂。
4.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做好家園的工作。
幼兒園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園規班規,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紀律環境,建立良好的園風班風,一旦制定出園規班規就要持之以恒地幫助幼兒堅持下去,將紀律意識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現今社會家庭結構大多是“421家庭”結構或者核心家庭結構,許多幼兒從小被寵愛,規則意識薄弱,需要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近況,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幼兒建立紀律意識開展各種關于紀律的活動,讓家長了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紀律意識。家長則需要配合幼兒園開展的關于幫助幼兒樹立紀律意識的工作,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以增強紀律意識,積極參與幼兒園開展的關于培養幼兒紀律意識的活動,盡量將這些紀律教育方式融入幼兒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德]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長江文藝出版社.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