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親愛的朋友,當您打開這本雜志的時候,您是否感覺她與以往有一些不一樣了?您不用驚訝。過去的幾個月來,我們多方調研,反復策劃,不斷推敲,終于在今天把全新改版后的雜志奉獻給您。作為編輯,我們非常希望這個“老朋友”的新面貌能得到您的認可和喜愛。
2017年,我們以“發現有價值的教育”為追求。十八大以來,北京市以新常態下的教育民生觀引領首都教育綜合改革,把學生放到正中央,不斷提升和優化學生的實際獲得,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教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2017年,我們將繼續在“本刊關注”欄目中,深層次解讀“北京理念”“北京經驗”“北京啟示”。
2017年,我們希望用思想啟迪思想。為此,我們新推出了“思想”欄目,一方面呈現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過約請在某一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專家、校長撰寫專欄,分享他們的所思所想,給予讀者有價值的啟發。我們還推出了“視野”欄目,用國際視野開闊我們的改革思路,用閱讀激發我們的思想,幫助我們深度思考。
2017年,我們希望用優秀帶動優秀。為此,我們保留了獲得讀者認可和喜愛的欄目“首都教育品牌”,繼續深度解析首都品牌學校的教育內涵,引領更多學校發現優質學校之所以優秀的基因,并思考自己學校的發展之路;挖掘首都杰出教師的教育智慧,引領更多教師走上成長之路。
2017年,我們希望用經驗帶動經驗。為此,在“教育治理”欄目,我們將關注教育治理生態,展示區域治理特色、學校治理智慧;在“教師發展”欄目,解析教師研修機構如何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推進培訓者和培訓機構的能力建設,進而推動教師成長;在“育人”欄目,我們整合了過去的“育人經緯”和“課程與教學”,把“立德樹人”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展現生動鮮活的教育生活,希望一線教師能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營養,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智慧。
2017年,我們仍然希望有更多人,包括非教育界的人士關注、參與教育。去年我們約請了航天英雄、知名學者、傳媒翹楚撰寫卷首語,從不同角度表達對教育的見解,2017年,我們將繼續為您邀請各界名家共話教育。
2017年,我們的希望很多,因為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必定有更多有價值的教育等待我們去發現。
《北京教育》是一本與共和國同齡的雜志,幾十年來,編輯、欄目、版式都在不斷改變,但“以讀者為中心,為讀者提供更好的內容和服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堅持。希望在2017,我們繼續與您攜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