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鵬
摘 要 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那么信息技術課應該怎么教,才能讓學生愿學、樂學和會學呢?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興趣 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59-02
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成為當前時代的主要特征,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為了使學生適應信息社會,新課程改革在小學增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新模式,采用啟發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下面筆者就小學低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策略談談自己的一些成功嘗試。
一、啟思策略:教學內容要直觀呈現,化繁為簡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小學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針對學情化繁為簡。如:給二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不認識鍵盤上的字母,更談不上讓他們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二、激趣策略:教學手段要寓教于樂,化雅為俗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小學生最大的特點。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認為信息技術課是一次可以玩電腦的機會。因此,我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玩的這一特點,將玩的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適當結合,把課本抽象的知識融入通俗的游戲中,讓學生體驗在玩中學習的快樂。計算機一般都自帶一些小游戲,如紙牌、紅心大戰、空當接龍、掃雷等,我們學校電腦裝的《金山打字通》的軟件中也有許多打字小游戲,而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根據低年級小學生這一特點,我把玩游戲與學習計算機的操作結合起來,使計算機操作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生對鍵盤的操作水平如同語文學科中的寫字、數學學科中的口算,是學生基本能力的體現,而學習鍵盤的指法訓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學。鑒于此,我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通過玩“打地鼠”“青蛙過河”“星際大戰”等游戲,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熟悉鍵盤的操作、掌握正確的指法。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在班內開展了個人及各小組之間的比賽,低年級的小學生榮譽感都特別強,一說要比賽,他們個個都很來勁,集中注意在鍵盤上找準每一個字母。通過這些小比賽,學生感受到正確指法對打字速度的重要性,明白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這時他們更多是想知道如何才能打得又對又快,我趁機講解正確的指法練習,學生聽得很認真,學得也就很快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打字的水平漸漸提高了,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通過這樣的游戲,既釋放了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又使得學生在玩的同時學到了本應掌握的計算機知識。
三、設境策略:教學組織要靈活多樣,化虛為實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10-15分鐘左右,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組織一定要盡量地靈活多樣化,設置實實在在的教學情境,不時地給學生以新鮮感,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次在上三年級的word理論課時,我沒有采用純粹的講解與演示,而是將要講的內容融入到比賽當中,給學生上了一堂《word知識大比拼》的小組競賽課。比賽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部分,必答題內容為前面學習內容,搶答題答案蘊涵于當天的教學內容當中,在搶答題之前要求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和教師演示講解,此即為當天的教學內容,搶答題的答案就在觀看的內容當中,所以學生觀看的時候非常認真,這堂課對學生來說非常新鮮,效果也很好。學生不但學到了新知識,也復習了舊知識,還增強了小組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需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解決新問題,探索新方法,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走向成熟,趨于完善。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