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

摘要:文章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對C語言的需求進行調查、研究,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專業需求為方向,以專業夠用為原則,從大綱、內容、案例、開發環境、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C語言;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改革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運城學院理工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對于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來講,該門課程不僅僅是大學生的入門程序設計語言,也是電子類專業《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電器控制與PLC》《EDA》《MATLAB》等后續課程的軟件編程基礎,同時也是每年電子設計大賽中使用的控制芯片單片機、DSP等的主要編程語言。故C語言的掌握程度對該專業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對C語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加強C語言課程教學與專業的結合,提高學生編寫程序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更好地服務專業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關鍵。
1C語言課程教學現狀
近年來,運城學院C語言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教學目標脫離專業。C語言是理工類專業廣泛開設的一門課程,然而不同專業開設的目的不盡相同。目前,學院不同專業開設的C語言課程采用相同的教學大綱,以編程語言的普及為目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但缺乏與專業的緊密銜接。
(2)公共課教師服務專業意識不強。教師的教學緊緊圍繞C語言課程的基本要求,講語法,分析程序,采用的是“Fibonacci數列”“水仙花數”等通用案例,雖然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但很少關注該門課程在專業課程中是否有用,哪些知識有用,總感覺學生的專業應該是專業老師去指導。
(3)學生對C語言課程認識不到位。經調查,該專業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C語言是為了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加之現在等級考試增加了office模塊,部分學生轉去參加較易通過的office模塊考試,故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更不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表1是2014級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個班級C語言學習情況的調查情況。通過調查分析,由于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單片機等專業課是在c語言課程學習結束2個學期后才開設,學生對C語言在本專業中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很多同學只是為了應試而被動地學習,對C語言課程的應用領域認識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2C語言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C語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本文指出,應該從大綱、內容、案例、開發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實現C語言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合理銜接,使C語言公共課程的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1明確教學目標,凸顯專業特色
以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通過與專業課教師、高年級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相關企業進行充分的調研之后,根據課程目標及專業需求“量身定做”C語言課程教學大綱。本著夠用原則,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有效實現課程之間的合理銜接。通過改革,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C語言的基礎知識及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2以專業需求為基礎,重整教學內容
將C語言課程內容分為C語言基礎、程序設計流程控制、數組與字符串處理、函數及其應用、指針及其應用、擴展數據類型及文件、底層資源控制等7個模塊。刪減單片機編程中很少涉及的章節如“文件”等;增加單片機編程中需要使用的函數、中斷及調用、串口等知識點;同時加大學時,講解單片機編程中常用到的位運算、數組、指針等知識點。
2.3增加單片機開發案例,優化教學方法
C語言教學中也嘗試過案例教學,但案例更多地傾向于學生成績管理、通訊錄管理等通用案例,此類案例與專業差距較大,學生很難將該門課程與自己的專業聯系起來。
搜集和整理基于C語言的單片機開發案例,選取對單片機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等專業知識要求比較少、只需要用C語言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基礎語句即可實現的簡單案例。比如,結合“單片機控制LED閃爍”的程序,講解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的使用;結合“單片機模擬開關”的程序,講解if語句、switch語句的使用;結合“單片機控制流水燈”的程序,講解一維數組、位運算的使用;結合“單片機控制數碼管的動態顯示”程序,講解排序、指針的使用。這樣的案例更貼近專業,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專業課教學打好基礎。
2.4以算法講解為重點,調整教學內容的組織
算法是程序設計的思路,同一個問題,解決的算法有很多種,但算法的設計思想基本是相同的。以算法為基礎進行授課,以流程圖作為輔助手段,將具體問題提煉為計算機執行的步驟,幫助學生養成寫代碼前先畫流程圖的良好編程習慣。相對于枯燥的語法學習,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5靈活選用開發環境
C語言開發環境眾多,目前教學中主要采用Visual C++集成開發環境,該編譯環境功能強大,通用性好。但不同編譯環境有各自的特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領域c語言開發環境多為基于硬件平臺的開發環境,如單片機的KeilC51環境、DSP的CCS開發環境等。所以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c語言教學,在課堂和實驗教學適當引入_種適用于單片機開發的keilC51環境。
2.6做細成績考核辦法
自2012年開始,本部門己對C語言課程成績考核進行了改革,成績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試,而是改為期末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和實驗。為了更加全面地考核學生對c語言課程的掌握情況,將考核方式設置為:期末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平時成績包括學生出勤、實驗、單片機開發c語言項目。其中,單片機開發C語言項目,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c語言的情況,閱讀、分析、設計均可,按照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分優、良、中、合格、差5個檔次。
3結語
不同的專業對于課程的設置會有不同,通過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需求調查和分析,了解C語言在其專業中的應用,以專業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在學習時,目的更加明確,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對學生后期專業課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改善,真正做到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