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民
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小學教育教學中。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還能夠促使其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進而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為了促使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得到高效、優質的開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多數美術教師都開始創新自身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藝術創作積極性,使其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 小學生 美術 創新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124-02
小學生具有好奇、想象力豐富等特點,在其旺盛好奇心的作用下,會主動探索其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美術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同時,還應該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各項美術課堂活動中。
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的優勢
(一)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擴展學生的視野
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美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能夠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創造更為優越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和現代教育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利用繪畫視頻和影像等為學生演示繪畫技巧,促使學生能夠更為清晰的觀察繪畫技巧,使其不再拘泥于課程內容的學習,讓他們能夠領悟到更多美術技能。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查找一些美術課程的相關資料,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播放繪畫相關視頻和影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到繪畫理論課程教學中。同時,繪畫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能夠明確繪畫藝術的內涵,進而強化學生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可以說,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在挖掘學生潛在能力的同時,為其學好繪畫理論相關知識提供重要前提。
(三)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輕松、活潑、富有互動性的學習環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讓其對繪畫藝術的文化內涵和經典美術作品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繪畫文化內涵研究探索的能力,還在提升其學習效果和質量的基礎上,促進其創新思維和藝術思維得到充分培養。
二、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優化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措施
(一)教師在繪畫理論課堂教學中發揮自身主導優勢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從而充分發揮自身的課堂教學主導地位。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方面,教師應該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和進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在繪畫文化背景等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繪畫相關的民俗文化、作品以及技巧等視頻,使學生直觀了解這種繪畫的藝術風格和蘊含的人文內涵,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還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將教學重心偏移到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在使學生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提高其創新能力和美術藝術鑒賞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美術教學為學生普及一些傳統文化知識,使其能夠繼承并傳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借助網絡技術查找兵馬俑的地理位置、發現時間、規模等資料,使其了解兵馬俑的藝術特色,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分析軍陣、人物特征、戰馬和兵器所體現的藝術風格等。
(三)準確定位多媒體教學地位
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展示正確的技術動作,并利用較為經典的繪畫視頻提高學生的繪畫藝術鑒賞能力,在繪畫視頻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繪畫技巧,在分析過程中將創新意識融入其中,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電腦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促使學生掌握畫圖程序的基本功能,使其會使用畫圖工具。首先,為學生展示帶有花邊的電子美術作品,引導其通過欣賞思考圖案的特點以及制作方法;然后,教師借助電腦演示花邊的做法使學生掌握選取、復制、粘貼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獨立制作各類花邊圖案。同時,由于學生的繪畫基礎不盡相同,所以開展現代教育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為學生錄制一些微視頻,使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林雪梅.小學生美術創新能力培養措施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6,(1).
[2]姜微.如何激發小學生美術創新能力[J].科學中國人,2014,(23).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