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萍
[摘 要]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搞好林業建設不僅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林業資源,帶動國民經濟發展,還可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轉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本文就林業建設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林業建設的措施,期望對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有所幫助。
[關鍵詞] 林業建設 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S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31-01
1 林業建設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分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林業建設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有利于推動生態經濟發展
在林業建設中,重視對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能夠最大程度恢復已被人類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可再生資源、能源,促使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生態經濟模式轉變。在生態系統不斷恢復、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必然能夠為生態經濟和可持續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帶來經濟發展的環境變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1.2 有利于促進科技發展生態化
林業建設能夠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物質和環境基礎,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生態化,其優勢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帶動仿生學發展,將仿生學應用到工業系統中,成為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二是提高資源生產率,抵消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率,有效防范生物圈退化;三是推動經濟發展模式變革,通過林業建設發展服務經濟和流通經濟,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四是提高自然資源產出率,降低污染排放,以森林固碳的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發展生態化科學技術奠定基礎。
1.3 有利于帶動人們生活方式生態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追求由過去以數量為主轉變為當前以質量為主,更加期望于在無污染的環境中居住,食用健康綠色食品,這說明人們的生活方式向生態化的方向轉變,并且也帶動著消費方式的轉變。林業建設能夠為人們提供生態環境,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提供生態消費品等途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引導人們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 加強林業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策略
為充分發揮林業建設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的作用,應從以下方面入手,持續推進林業建設,提高林業建設的綜合效益。
2.1 堅持林業生態建設
林業建設要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構建起完善的生態系統,促進林業產業與生態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既發揮林業建設的經濟價值,又實現林業建設的生態價值。林業建設承擔著生態環境保護與林產品供給的重任,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大力發展林生生態建設,促使林業建設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于一體,滿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林業建設要重點發揮其在保持生態平衡、蓄水保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保護自然資源方面的作用,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林業建設還要加大對森林植被的自然修復,對破壞嚴重的地方重建人工生態系統,積極采取人工植樹、封山育林等措施,改進和完善自然生態系統。
2.2 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宣傳力度
我國應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宣傳力度,使人們認識到林業生態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引導人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在宣傳中,要通過多種媒體形式宣傳林業和生態方面的知識,讓人們清楚了解造林綠化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增強廣大干群的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使每個公民都要認識到自身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責任,營造全社會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引導人們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生產、消費方式。此外,我國還要持續推進生態文化基礎建設,如建設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等,為人們了解生態、認識自然奠定物質基礎。
2.3 建設林業科技推廣體系
林業建設要以科學技術為支撐,轉變傳統的林業經濟增長方式,促使林業發展追求質量與效益并重。為此,我國應從省、市、縣、村各個層級入手,構建起完善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以林業生態建設、林業產業發展、森林資源保護為中心任務,編制林業科技發展規劃,重點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搞好林業科技普及工作,加大林業生產技術培訓力度,深入推廣病蟲害防治、林木良種、節水灌溉等技術,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水平;二是建設林業科技示范基地,提高造林良種使用率,推行林業標準化生產,促使林業科技成果順利轉化;三是針對難點問題組織技術公關,如石漠化治理、森林可持續經營等問題,積極引進科技成果,推廣技術成熟的項目;四是加大與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的科技合作,充分整合和利用林業科技資源,共同研發林業發展新技術,不斷提高我國林業科技研發水平。
2.4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執法力度
森林資源是生產建設的寶貴資源,應加大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要求林政管理機構和森林公安機關擔負起森林資源保護的執法職能,加大對亂砍濫伐、肆意侵占林地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和懲治力度,杜絕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同時,嚴格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的管理制度,包括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林地用途管理制度、采伐限額管理制度等,持續推進依法治林。尤其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快速應急機制,建設森林防火、撲救的基礎設施,盡最大努力保護林業生態建設成果,提高林業建設質量。
結論
總而言之,林業建設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國要持續推進林業發展,以林業生態建設為重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積極推廣林業科學技術,實現林業建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基礎,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廷宇.林業生態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視界,2015(5):141-143.
[2]王兵.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52-53.
[3]鮑國濤.生態林建設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5(1):85-86.
[4]馮潤懷,高忠剛.加強林業生態建設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J].中國林業,2012(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