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麗
簡約性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王潤麗
閱讀教學的簡約化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的高度概括性,這種概括不是一般理解意義上的簡單、空洞,而是以簡潔、清晰、精煉、完美的外在形式具體地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追求“大道至簡”的境界,即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學生最豐富的情感體驗,以最簡捷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最豐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學生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向離他們最遠的終點。
簡約性閱讀 策略
所謂“簡約”,《辭源》上的解釋就是“簡易”、“簡單”,但從其廣泛的實際應用可以看出,“簡約”并不是簡單意義的做“減法”,做“瘦身”,它是一種更深廣的豐富,在去繁就簡中又極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內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它包涵著“教什么”與“教到什么程度”等要素。“教什么”當然是內容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三維”目標理念——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不少教師把三個維度誤解為三個不同的方面,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從這三大目標切入,然后在每個目標下面又細致地擬定出幾個分目標,這樣一來,一堂課堂的目標就有六七個。這種設計,看起來全面,實際上相互交叉或者疊加,有主次不分之嫌。擬定教學目標,首先要符合《標準》與教材的客觀規定性。《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反映,它專設“總體目標與內容”和“學段目標與內容”兩部分,對“教什么”的內容問題與“教到什么程度”的達標問題做出了比較詳盡的說明,擬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意圖,把客觀規定的內容置于其中。其次要展示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任何人閱讀標準與教材都不是純客觀的、消極的、被動的,總是帶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要在不違背教材編排意圖和文本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根據標準一以貫之的目標與內容,擬定出具有獨到見解、符合本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內容的個性化。擬定教學目標,還要讓目標反映教學內容的具體性。所謂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就是把教學內容說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說到最小化,落到最實處。還要讓目標具有測試性(評價性)。教學目標不僅是“教什么”的內容表達,而且是“教到什么程度”的定位,因此,目標表述要選擇恰當的可測試(包括評估)性的詞語,這些詞語《標準》中列舉得很清楚。
二.確立以讀為本的教學主線。在“閱讀教學的簡約化”這短語中,“閱讀”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的目標,即教會學生“閱讀”,“簡約化”是教學的一種策略,所以,“讀”是最簡約的教學手段,應當成為教與學的主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最典型的經驗總結!然而,當前的閱讀教學卻摒棄了這個優秀傳統,尤其是一些公開課,課堂上,看不到學生默讀,聽不到學生朗讀,現代媒體大展宏圖,音響、視頻等五花八門的課件競相登臺。比如,有的教師上古體詩歌時,既讓學生觀看有關壯闊畫面,又讓學生傾聽有關歌曲,還讓學生欣賞有關舞蹈,整個課堂,沒有詩句的解讀,沒有詩歌的朗讀背誦,更沒有詩歌意境的禪悟,這種教學,把語文課上成了音樂、圖片的欣賞課,失去了語文味,表面上生動而靈活,精彩又趣味,實際上背離了語文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的魅力既需要文本自身的藝術,又需要語文教師對文本的導讀藝術。教師和學生都要擯棄“萬花筒”似的形式,用“讀”這種最簡約最高效的手段充分地閱讀文本,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師生各自充分閱讀基礎上,再進行閱讀教學。
三.構建“體裁型閱讀教學的簡約化模式”。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在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可以操作的教學活動程序。在語文或者說文學領域里,學者們常常把文章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不同體裁,實踐中,我根據文本的不同體裁,構建并應用了“體裁型閱讀教學的簡約化模式”。比如,構建小說教學的簡約化模式。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也是小說樣式的基本特點。小說的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特點,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聯系的。豐富而細致地刻畫人物,必須借助與情節的充分展,具體而獨特的環境描寫,則給人物活動、情節鋪敘創造了特定的氛圍。三者互為作用,構成了小說世界。教學時,我們根據小說的基本特點,研究小說的主要特色,從某一個角度切入展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活動。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丁家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