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富
中職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活動滲透策略
熊德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中小學生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敝新毶鳛楫a業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個人修養差”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而各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素質好、復合、創新、合作型人才),如何從現階段中職生的現實出發,讓中職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樹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健康生活、自主學習,是擺在所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本文就中職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中活動滲透策略實施,達到預期效果探究,與大家共勉。
中職生 行為習慣養成 活動滲透
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良好行為習慣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養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日常行為習慣訓練為契入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職校生的利欲行為習慣
表一:利欲行為習慣調查表(全校601人,其中服裝72人、數控72人,國防456人)
從調查中看出有超過3-4%的學生有說謊、偷竊等毛病,這些毛病都體現了眾多職校生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非常值得令人深思而且可怕的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2.職校生的攻擊行為習慣。有這種行為習慣的人,心理表現為沖動、暴躁,逆反行為嚴重,唯我獨尊。表現為打人、罵人、蠻橫無理;報復心理強,好與同學甚至老師、家長、發生頂撞,甚至出現模仿黑社會痞子的行為。
表二:攻擊行為習慣調查表(全校601人,其中服裝72人、數控72人,國防456人)

具體表現 人數 百分比不服說教、頂撞老師 15 2.4不愿遵守集體規則 50 8.3打架斗毆 25 4.1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看出,30%以上的同學自制力差、容易發火、不愿遵守集體規則且好爆粗口;15%以上的同學不服老師的管教;4.1%同學打架斗毆,更有甚者勾結社會人員毆打同學。其比例不大但性質惡劣,影響極壞。以上這些行為都表現了部分職校生具有典型的攻擊性行為習慣。
3.破壞性行為習慣。職校生身上主要表現為,有意破壞公物和其他人的私人財物,如桌凳,講臺、黑板,甚者自己的書刊、物品也不愛惜等。
表三:破壞性行為習慣調查表(全校601人,其中服裝72人、數控72人,國防456人)

具體表現 人數 百分比亂扔垃圾的 125 20.7亂寫亂畫 20 3.3隨地吐痰 80 13.3
從上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破壞性行為習慣較為普遍與突出,具有胡亂丟棄廢物、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等不良習慣的人高達13-21%以上;這些都說明了很多職校生身上有著不良的破壞性行為習慣。 以上是筆者通過調查、問卷與訪談我校部分學生和老師得出的綜合結論,雖然不一定完全代表當今職校生的全貌,但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今職校生確實存在著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根據我校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活動,多渠道、多層次的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規范、約束。
1.活動滲透促進學生誠實做人
從調查資料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因為家庭因素(父母離異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得不到的完整的父愛和母愛,缺乏家庭溫暖和引導,心理封閉,性格孤僻,逆反、粗暴、怯懦自卑,狹隘自私等。雖然人少,但他們對班級和同學的影響和破壞力是相當大的,這些人學習無動力、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老師的教導置若罔聞,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機,結交社會上的無業游民,吃煙喝酒。為此學校和科研組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動方式,來轉變學生的思想及行為。首先家訪(每月1-2次),定期把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讓學生在家訪的過程中,明白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從心理上改變抵觸情緒。通過一學期的家訪,很多學生堅持每周給父母打一通電話,回到家里,幫助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是,升國旗儀式,肖初嬌在她的論文《學校的儀式及其教育作用》一文中指出“此儀式活動是一種融知、情、意、行于一體的活動,人生中經歷過的一些儀式將成為我們記憶深處的財富。活動中,讓學生首先明白升國旗活動的意義,知道五星紅旗的來歷,講解我們民族的現狀,讓學生充分明白,這是一件莊重嚴肅的事情。并要求每個人肅立、唱國歌,面懷先烈,展望未來,珍惜現在幸福而美好的幸福生活,并把這些行為納入到個人愛黨愛國行為的檢查范圍,并和班級評比掛鉤。通過活動開展,在整個升旗儀式的進展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符號都被動員起來并被重新賦義,比如,敬禮是表示對國旗、國家的崇敬,國歌是對這種情境的渲染,旗手的誓言和主持者的講話是對國家精神的傳達等?!跋驀炀炊Y,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真正端正了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一改過去的諸多不良習性。(以前升國旗,大家拖拉遲到、穿戴不齊整甚至有人穿拖鞋到場,且在活動中,很多人談論、打鬧,極不嚴肅)。再次,就是利用節假日精心設計和安排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多種多樣,有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感謝養育之恩;也有走進社區,參與到社區保潔、護綠、敬老等公益活動;更有走進社會和歷史中,感受祖國的歷史性巨變。此外觀看專題片,如:《開國大典》《老吳的賬單》 讓身邊的人和事,啟發引導學生愛黨愛國、誠實做人的品格。
2.活動滲透促進學生踏實做事和自主學習
中職學生與其他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在初中是“三差生”(文化基礎差、思想素質差、行為習慣差),升學無望,就業無門(年齡小、無技術),二是無理想,全是父母安排人生,被迫進入中職學習。所以學習上毫無斗志、虛度光陰。為此,我們根據學生及專業特點,采取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毅力和鉆研精神。比如:技能節活動,教師只限時間,不限內容,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自己的體型、膚色、自我設計、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產品來參賽,學校統一評獎,獲獎人員還要依等級加操行分或推薦參加區級的職工技能大賽。比如2016年中,在潼南區的職工技能大賽中,我校的陳金樂、呉友祺分別獲得服裝類、機械類的第一名。通過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刻苦鉆研、合作進取的好習慣。又如軍訓,按照慣例,每年的4月份對全校學生進行為期20天的軍事訓練。學校制定了軍事訓練實施細則,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包括生活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考勤制度、評先評優制度等。讓學生行動有規范,教學有標準,獎懲有依據,形成一種公平的競爭機制。天天清出勤(一人遲到缺席,全隊受罰)、每天進行內務整理(一人凌亂、全室受累,進行體能訓練)、處處強化衛生(隨時保持公地、走廊、廁所潔凈)、餐餐紀律大比拼(一人違紀,全排整頓)。在軍訓結束后,我校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上仍然采用軍訓時管理模式,如:內務衛生公開評分制度、評先評優公平競爭制度等,使學生在軍訓中培養起來的良好素質保持下去并得到發揚光大并將學生的軍訓成績載入本人學籍檔案。
附表:軍訓后學生行為習慣調查表(全校601人,其中服裝72人、數控72人,國防456人)

具體表現 人數 百分比偷竊 0 0集合集會遲到(人數) 18 2.9集合集會說話的 (人數) 0 0亂扔亂甩(人數) 0 0寢室內務零亂(人數) 1 0.1吃煙酗酒的(人數) 0 0打架斗毆的(人數) 0 0玩手機的(人數) 0 0頂撞老師的 1 0.1說謊 8 1.3隨地吐痰 15 2.4亂寫亂畫 12 1.9
由上表看出,通過軍訓,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如:偷竊、吸煙等現象達到違紀率為0%局面;團隊意識得到了加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思想在學生腦海中扎根。很多習慣是自發、自覺的行為。
1.主體性原則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及各種活動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并在活動中體現它的價值,發揮活動育人目的。
2.批判性原則
學?;顒佑嘶顒?要求對擬定活動項目分析、比較、鑒別、篩選的過程中進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使之不斷完善發展。
3.系統性原則
學校育人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所以,學校的活動開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簡單的疊加或隨機組合。
4.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是指人們在各種活動過程中,必須親自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體會、促進其能力的發展,且具有可操作性。如:技能節活動,每個學生必須親身實踐,精心設計、制作才能體會成就感。又如:運動會,只有親自參加長跑得人,才知道成功之不易,才領會得到拼搏的意義。
[1]李白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4.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區闇公職業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