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璐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文本閱讀教學
尹 璐
英語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擺脫對文本的崇拜和信賴,超越對文本內容的機械傳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活化文本內容。
活化文本 文本閱讀 激活學生 思維品質
多次參加英語示范課、公開課聽課活動,上課教師精彩紛呈,娓娓道來,滿是敬佩,他們都是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在課堂教學中增添了不少的課外知識,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然而從實際教學和對學生接受知識的成效調測而言,堅守文本尤為本真。堅守文本就是在以本為本的基礎上活化文本,補充的內容更應文本之景,合文本之情,這樣才能更切合學生、更接近生活、更有利于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只有當認識到文本的這種角色作用,才能為我們活化閱讀教學內容提供廣闊的空間。
2.1 通過緊扣文本主題來活化文本內容,使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相結合
“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是涉及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因而,教師在緊扣主題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1)方式需新意。學生選擇的學習方式活動的面要廣。如在上完the Monkey King一文后,為了能讓學生有條理地講述故事發生的經過,專門設計了一個讀后環節讓學生講講Journey to the West的故事。他們可以選取《西游記》中的其中一個故事,也可以講述西天取經的整個過程。表演方式也可靈活選擇,可以講,也可以講演結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進一步增加課堂的樂趣。本活動給出一定的條件限制,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會有一定的挑戰性。從多元化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既培養了小組合作能力,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2)內容需精選。學生讀前、讀后學習內容的選擇要體現“精”的特點,既可以是課文中精選的內容,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讓學生在樂中學,可以將讀前、讀后內容與音樂、美術、地理等方面結合起來。
(3)目標需多練。我們可以對形容詞和副詞的專項操練融入到課文的拓展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學中用”和 “用中學”的妙處。以“多練”來體現學生“主體”。“練”是訓練性的思維活動過程,只有“多練”學生才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教師的問題解決式的引導,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供了真實的語言材料,設置了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和使用英語。
3.1 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在教學的設計時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加強個別指導,與學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3.2 促進了師生的互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教學中是否實現師生互動,是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在互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充分發揮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
3.3 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學習方式的變革上,我們的英語課堂的教學,就是為了徹底改變以往的那種僵化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自主啟動、合作互動、探究能動等方式和方法的實施,學生的參與主體意識和意識增強了,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形成了,開放有度的教學內容達到了,課堂呈現出了靈動的景象。
3.4 英語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前和讀后出發,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熱情參與,充分地體現“在用中學”的英語教學原則,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其內心受到觸動和熏陶,從而促進了學生心智成熟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體會到學習英語成功的喜悅。
對于教師而言,活化文本內容,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從根本上講是教師不斷進行創新和超越、體驗生命律動以及實現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過程。“英語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除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之外,還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使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之外,得到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實現從“教書匠”向發展型、反思型和創新型教師的轉變,把研究和反思作為自己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方式,自由而富有創新性地對教材進行活化,對課堂閱讀讀前、讀后教學進行積極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斷地確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師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在這種創造性的實踐中得以體現,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活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1]史寧中.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 [J].中小學管理,2016,(02):19-21.
(作者單位:浙江嵊州市剡城中學教育集團城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