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丹
打造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競爭力
汪丹丹
本文就打造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先,闡述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其次,闡述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原則。最后,闡述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策略。僅供參考。
數字媒體 藝術設計 核心 競爭力
高職教育始終要面向兩個市場:就業市場和生源市場。始終要面對幾個競爭者:社會辦學、外國大學(潛在的加入者);成教、自考、網絡教育;高等教育的購買者 (學生);高校生源供應和高校之間的競爭。為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各院校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并一致認為:高職教育要生存、要發展,辦出特色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人才培養模式是辦出特色專業的關鍵。本文就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為研究對象,在此探討一下,其核心競爭力體系的構建問題。
1.教學條件
一般來說,教學條件多指直接能看到的、能使用的教學設施。如畫室、錄音室、攝影棚、影視非線性編輯室、網絡產品實驗室、媒體實驗室以及其他數字媒體器材設備等,它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資源。從學科特點來看,它是一門基于對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和視覺設計手段綜合運用的實踐性學科,該特征也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點所在。
2.師資團隊
師資隊伍是構成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學科帶頭人的綜合素質、科學合理的梯隊結構、雙師型目標的教師發展等諸多方面。由于數字媒體技術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對于教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他們是此專業能夠保持良好、持續、長久發展的關鍵因素。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我國目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實際,借鑒其他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要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我們在專業建設中必須客觀比較其發展的優點和缺點,由于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是新興專業,加上其資源的有限性,因此在專業方向開發上,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選擇地重點建設主干方向和特色方向。
2.適度超前原則
由于教育具有周期長、見效慢、影響久遠的特點,再加上數字媒體技術的更新速度快、消費者的審美取向復雜等因素,在建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時,無論是教學設備的建設還是教師團隊的建設,都必須著眼于未來,正確處理好其與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其發展具有適度的超前性。
1.概念創新是培養競爭力的核心
專業設置創新是專業準確定位和概念創新的首要問題。
概念創新的第一要素是課程整合創新,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已陸續形成四種不同的基本課程模式:學科中心課程、問題中心課程、能力中心課程和活動中心課程。
概念創新的第二要素是創新教學理念與手段,開發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可以嘗試導師制,由導師組負責某一班級或某一專業方向的學生,通過與導師的交流,使同學能更全面迅速地了解和把握自己專業的整體框架,明確個人發展規劃,更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也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開展分層次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
2.結構平衡增強專業競爭力
專業的特色培植是一個各因素互動的過程,僅靠某個方面的突破必然難以形成真正的特色。為形成專業的產品競爭力,我們應該調整思路,將過去習慣關注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建設轉換為關注要素之間關系的建設,也就是從整體出發,從結構的觀點來看待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比如,從專業教育內部結構來看,最最基本的一對關系就是“教師——學生”的二元對立關系,其他所有的關系都是基于這一對關系而衍生和組織起來的;同時“教師——課程教學——學生”又進而構成了一個“三角”轉換模型(即三元結構)。因此要建構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隱性競爭力的權重,就必須抓住“課程教學”這一關鍵轉換環節,從而實現結構的新平衡。
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而特色則是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創新思路,關注結構,突出特色,創出品牌。
[1]蔣沁燕.提升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J].品牌(理論月刊).2016(11).
[2]陳益飛.高職社團培育與提升學生專業核心競爭力探討 [J].職教通訊.2016(20).
(作者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