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雀
新課程標準下農村學校英語作業設計
董 雀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方式,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按照新課程理念,創新地進行英語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課外同樣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那么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定會取得顯著成效。
新課程標準 英語作業現狀 作業設計形式及原則
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快樂完成的同時從作業中取得成就感反作用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在農村學校里進行更有效的作業設計呢?農村學校作業的布置仍跟不上教材生活化的步伐,傳統作業形式仍占主要地位。那些拘于書本讀寫、限于室內的作業形式,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不利于學生擴展知識視野和發展思維能力。作業成了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負擔,扼殺了學生的興趣,造成學生厭學的心理。
1.趣味性原則
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他們對事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物本身是否有趣,對他們是否有吸引力。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趣味性原則。如在學習PEP三年級有關食物的單詞和句型Whatdo you like?Do you like pears?一課后,可設計這么一份采訪記錄表,要求學生用英語詢問并記錄被采訪對象的姓名及食物的名稱并在小組交流,最后統計結果在全班英語匯報。
2.個性化原則
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動手操作、研究和想象,所以投其所好地設計作業,他們學習起來就會興趣盎然。小學生模仿力強,也有較強的想象力,因此可設計一些探究性的作業——制作賀卡,s,同時可用句型This is for you.Thank you.等進行交際應用,發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英語文化意識。
3.開放性原則
開放型作業是學生喜歡又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或設計自己喜歡的課外作業,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因材施教教學法自古至今被廣泛使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應注重多元化立體型的智能培養。如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學習一些地名及問路對話,我布置了四種星級不同的作業:
一星級作業:小組聽錄音,模仿跟讀問路的對話。二星級作業:小組聽錄音,表演問路的對話。三星級作業:小組替換對話,合編問路對話。四星級作業:小組自編、合作表演問路英語小品。
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自己喜歡的作業,這種作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縮短所謂“差生”與“優生”的距離,學生的個人知識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在做作業中找到樂趣,促進英語學習的欲望。
4.發展性原則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而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要格外注意發展性原則。做調查是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的常用有效的方法,較有利于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如學完PEP英語第五冊第二單元的各種菜肴單詞以及補充學習購物句型Can I help you?I want some…How much is it?It’s…可設計一份調查市場上這些商品的價格的作業,并用英語填寫商品名稱和價格。這樣不僅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學得知識、習得語言。小組內交流調查結果,又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提到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通過對課外作業設計的改革,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得到激發和保護,從而培養其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1]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小學教學設計》(英語音體美版)山西教育報刊社2015年第11期
[3]張志遠《兒童英語教學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4]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王斌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第2期
[6]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上塘中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