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婷
高一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狀分析
肖 婷
筆者通過分析指出了高一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高一階段學業壓力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更應該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課外體育鍛煉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有效刺激學生的智力發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
高一學生 課外體育鍛煉 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健康問題困擾著當今的高中學生,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肩周炎等。尤其是在高一,眾所周知,高中生學習壓力大,不少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面前,成天埋頭讀書,不注重體育鍛煉。然而,學生們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日趨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智力發展的趨于成熟的關鍵階段,當然需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特別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業壓力相對較小,更應該注重體育鍛煉,只有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課外體育鍛煉時相對于體育課而言的,它主要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主要目的體育活動。筆者認為,課外體育鍛煉不容小覷,它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各器官的生長發育,還能刺激腦細胞的活性,使學生思維更加敏捷、注意力更加集中、記憶力與反應力更快、情緒更加穩定等。所以,在中學生體質基礎的黃金階段課外體育鍛煉不容忽視,為了幫助中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在抓好智力發展的同時,必須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第一,課外體育鍛煉能有全面效應,它能促進青少年身心協調發展的全面發展。國內外的學者曾通過實驗發現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中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的增長幅度,一般高于不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中學生。實驗表明,適當的課外體育鍛煉對于中學生的肌肉、骨骼系統的發育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學們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有效地促進了新陳代謝,肌肉中的血流量會隨著增大,使肌體內血液供應較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貯存能力增強。因而,肌肉也就變得更加粗壯、結實、發達、肌肉收縮力量大、速度快、彈性好、耐力強。
然而在根據人體結構的整體性,各個器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若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某一運動素質得到發展時,其它運動素質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然而某一方面的鍛煉與發展,也會對其它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應考慮到全面發展身體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如若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心肺系統就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如若長期只鍛煉身體一側肢體的活動,另一側肢體就不會得到發展。因此,高一學生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應可能考慮的身體的全面發展與各個部位的均衡發展。
第二,課外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的智力水平發展。
高一學生可以通過適量的課外體育鍛煉,舒緩緊張的學習壓力。在運動過程中,大腦細胞被激活且使大腦皮質神經細胞逐漸進入興奮狀態,在大腦皮層個人的潛在智力和神經系統都能得到有效的刺激。長期堅持,人的思維敏捷度、靈活性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高一學生在學習疲憊的情況下,到操場或戶外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課外體育鍛煉能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具有終身受益的意義。
學生在鍛煉過程中能有效地激勵自我、鍛煉自我,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只有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了適當的體育鍛煉,才能收獲相應的鍛煉效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在鍛煉過程中高一學生要不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如畏懼、膽怯、疲憊等)、克服種種困難,從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與堅忍不拔的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無論是在學習中、生活中都將終身受益。
許多高一學生占用大量的時間對各個學科進行培優補差等,相對而言余暇時間減少了,從而影響了體育鍛煉的時間。在學校,高一年級課程較多的情況下,大多數學校一周只有2-3節體育課,這遠遠不能滿足高一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所以課外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渠道,它是體育課的第二課堂。作為體育課的補充,高一學生應當有計劃、有選擇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第一,要有安全意識;高一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安排3-4次,大約20分鐘左右的體育鍛煉;第二,量力而行。學生們根據自己的體質特征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循序漸進地開展體育鍛煉;第三,飯后或是饑餓狀態不要參加體育鍛煉;避免在自己過飽或饑餓狀態下進行鍛煉,第四,注意調整作息時間,讓身體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松。一般情況下,男生傾向于運動量比較大、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運動為主,如籃球、足球。而女生則選擇輕巧靈活、對抗性較弱的項目進行鍛煉,如舞蹈,慢跑、跳繩等。因此學校可以根據高一學生的運動喜宣傳課外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讓更多的高一參加到課外體育活動來。
[1]孫光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1:95-96+100.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