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寧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
彭 寧
小學數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斷地通過對數學問題的解決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小學生對數學同一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找到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內涵進行分析,從而指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的對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 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采取多樣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舉一法三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內容,通過不斷積累數學問題的解決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同一個問題雖然答案是單一的,但是找到答案的途徑是多樣化的,而不是僅僅只有一種。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是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運用多個思考角度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使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利用單一的方法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容易造成學生只注重答案的獲得,從而出現對相關題型進行套用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單一的解題方法不能讓學生體會到進行數學問題解決過程的樂趣,更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嚴重的影響作用。
1.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教師更加重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與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方法。但是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過于刻意追求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現象。例如,教師通過對一個數學問題,使用多種解題的方法給學進行講解,并且告訴學生哪種解題方法最不可用以及應該選擇的最簡單、最方便的解題方法,這種教學雖然體現了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解題的能力。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能夠急躁這是一個長期不斷地需要堅持的過程,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必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通過不斷地完成數學問題的解決,教師做好適時地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分析的基礎上完成數學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創造更多適合學生練習的思考問題,通過思考問題的訓練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溝通的同時也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2.加強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
學生使用多樣化方式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非常好地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地運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必須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深入探索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實現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思維是多樣化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所在,多樣化思維的培養首先要明確解題思路和目的,通過具體問題的不同角度考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教師應該在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突顯數學教學的重點,對學生進行多樣化思維的培養并通過數學問題實踐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和思考不同的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方法。
3.積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小學生能力培養和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學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對思考問題方式的關注。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以及合作學習等形式,從而找到多種解題方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問題分組討論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并且通過學生們的討論最后得到全體成員的贊成。還必須注意在解決數學問題多樣化的方法上的教學,不能盲目性地追求數學解題方法的多樣化。必須明確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學中加強解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并不是只為了教會學生解題方法,而是通過解題方法多樣化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及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必須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適時、正確的對學生進行解題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俞小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教育界.2014(14).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北區東原香山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