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田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楊維田
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性 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筆者現談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這樣定位:①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課文中辨別方向的方法教給大家,學習課文還未掌握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③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別方向的方法。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先預習課文后上課。預習時,要做出明確的要求,對學生的預習要做充分的指導,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準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么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如:在教學《西門豹》一課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空間,對閱讀文本實施內容創新、改革,并分角色表演。結果發現,學生在文章的結尾處加上了自己的真實感慨:即:扮演“小孩”的學生,蹦蹦跳跳地出場了,說:“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我們又可以在一起玩了。”扮演“書生”的學生,一邊捋胡子,一邊說:“西門豹有膽有識,高明!高明啊!”扮演“農夫”的學生彎著腰駝著背顫巍巍地說:“哎,以前我們怎么會那么相信巫婆的鬼話呢?多虧了西門豹大人,以后,我們有好日子過了。”等等,豐富了閱讀教學形式,展示了學生的才思敏捷,升華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使語文課堂教學有了質的飛躍。
本文是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TS[2016]GH005。課題名稱:新課程理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興國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