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郊動態
從2013年開始啟動的“造血”式本輪農村綜合幫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造血”項目建設的407個薄弱村,已獲得近34億元的資產,村均增加資產830萬元,這些資產還呈現逐年升值的態勢。
本輪幫扶中五個受援區共申報“造血”項目21個,形成物業建筑面積約71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3.8億元,涉及市級專項資金9.96億元。此外38家幫扶單位捐贈資金100%到位,累計捐贈資金10.8億元。目前這些申報項目已積極實施并開始形成項目收益:奉賢百村創業園2015年每個經濟薄弱村已實現分紅50萬元,2016年奉賢區每村預計分配收益70萬元;金山區投入運營的6個項目預計產生2543萬元收益;崇明區投入運營的4個項目預計產生2934萬元收益;浦東新區“民樂匯”預計產生105萬元租金收益;青浦區練塘鎮項目開始運營并產生收益。按照當時劃定的428個薄弱村的標準,已有321個村超過了標準線。其中,奉賢區的100個薄弱村有98個已高于標準。428個薄弱村全部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按照2017年市政府實事項目“新建改建30家示范性標準化菜市場”的要求,市商務委將會同區商務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提升標準化菜市場現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一批示范性標準化菜市場,切實保障市民“菜籃子”。
從馬路菜場入室,到室內菜場啟動標準化改造試點,再到標準化菜市場基本實現全覆蓋……自2005年起,本市用了10多年時間,完成了小菜場建設“三級跳”。2016年,在市、區兩級商務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本市又超額完成“新建改建100家標準化菜市場”的市政府實事項目,為申城新添102家標準化菜市場。截至目前,本市標準化菜市場已達近千家。
2月17日,奉賢區召開“三農”工作會議,會議部署2017年奉賢“三農”工作。會議要求今年“三農”工作,要通過增水稻減蔬菜、發展循環種養農業的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推進農藝公園區域的造林工程,加快不規范畜禽退養,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做法,全面改善農業農村的生態環境;從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規范土地流轉管理制度,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今年奉賢區調整農業補貼政策導向,取消二麥財政補貼政策,麥子生產不再列入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糧食倡導一季稻種植方式,取消稻麥茬口模式,推廣“水稻+X”種植模式,X為綠肥、深耕曬垡,做到種地養地相結合。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發了《關于下達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的通知》,青浦區的南美白對蝦種苗繁育和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位列其中。
南美白對蝦種苗繁育項目由上海彰顯漁業合作社承擔建設,該項目建設期限3年,旨在推進南美白對蝦工廠化苗種生產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穩定苗種的產量和質量,打造品牌銷售渠道,使得產品安全、優質;創建符合中國國情及地域生態條件的南美白對蝦苗種工廠化產銷一體綜合標準化的模式,為廣大水產苗種生產者示范、借鑒、推廣和應用。
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由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主要是以帶領水稻種植農民使用標準化手段,確?!巴艿久住钡钠焚|,同時為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服務,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以上兩個國家級項目都為一類項目,建設期限為3年,通過項目的深入實施,必將進一步推動上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進步,為本市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