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盡量選擇比較先進的地區,即比較富裕的地區。盡量選擇政治傾向比較左的地區,回避川普的大本營。一句話,要選擇富裕的左派地區。
川普當選如同一場政治大地震。美國頗像個災區。大選當晚,全美防止自殺生命熱線(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收到660個電話,比平時增加兩三倍。接著就是一場亂局:反川普的抗議在全美蔓延,而川普的選民中,不時爆發出過去必須掩飾或克制的種族和性別歧視行為。讓黑人滾回非洲,讓拉美裔滾回墨西哥,叫囂性侵女性(即號稱要“川普你一下”)等等的事件頻發。許多中國留美家庭,正面臨著申請截止期,頓時陷入恐慌。他們紛紛來問:美國是否還安全?是否要改申加拿大學校?
冷靜或淡定,是最好的戰略
看來,美國的大選,對中國人來說已經不是個隔岸觀火的游戲。雖然川普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的競選諾言還沒有兌現,很多中國人已經必須面對一個川普的美國的現實。
在我看來,十七八歲的孩子,過慣了被父母安排照顧的生活,突然間只身到不同文化、制度和語言的國度讀書,焦慮本來已經夠大。趕上這樣的事件,當然恐懼。我的一位剛剛到了密歇根州立的學生就發來郵件說,她的學校70%支持希拉里,但川普的支持者居然沖她大叫:“滾回中國去!”想想看,不到20歲的孩子,從來沒有出過遠門,英語還不太過關,她怎么能不害怕?
在這種時刻,我必須提醒大家:冷靜或淡定,是最好的戰略。
首先,美國的新聞,經常是報憂不報喜。這種社會批判的媒體精神固然可貴,但有時也未免過度夸張,鬧得人心惶惶,有時反而會有不良后果。比如,美國現在其實還是個太平盛世,經濟在恢復,老百姓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媒體一味報道負面,讓大家覺得暗無天日,于是川普的“讓美國再偉大起來”的口號才一呼百應。如今是否會走向另一種夸張?估計過很短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判斷。
其次,美國社會對這種突發事件有相當“夸張”的反應,但往往一段時間后就風平浪靜。希望這次也是如此。輸家要有宣泄期。這主要是反川普的抗議者們。過去的輸家,即支持川普的中下層白人,也要揚眉吐氣地喧囂一番。
最后,大家都回去面臨新的現實,過自己的日子。
選擇富裕的左派地區
但是,我不能裝著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中國的留美族,是否有些要注意的地方?這里,我希望結合美國的現實,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然后在對這些建議進行一番社會經濟分析。這有助于中國家庭穩妥地安排留美,也深化大家對美國的理解。
我的建議很簡單:中國學生在美國的安全問題,從長期看大概不會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如果一定要慎重考慮的話,就注意一下選校的地址:盡量選擇比較先進的地區,即比較富裕的地區。盡量選擇政治傾向比較左的地區,回避川普的大本營。一句話,要選擇富裕的左派地區。
應該說,川普上臺,對種族主義是個莫大的鼓勵,三K黨計劃游行慶祝,也是意料之中。這種種族主義,在自由派的大本營也會冒出來。不過,左派地區這種事情即使有,也能及時被壓制。我的學生在密歇根州立大學,絕對的左派大本營。她碰到這類事件如何處理的,她是否報警了(很多中國學生不知道這可以報警),我還不知道。但我只講身邊的事情,相信這能夠讓大家安心。
11月12日《波士頓環球報》比較詳細地報道了川普當選后Babson College發生的種族仇恨事件。在報道的時候,學校已經進行了緊急處理,反應之快令人欣慰。
事情是這樣的:兩個學生在非裔美國人中心的建筑前,呼喊種族歧視的口號,馬上被報告了,校方立即處理,但細節非常模糊,因為這種事情,如果不構成犯罪,要保護當事人的隱私。這種行為遭到學校師生的一致譴責,校長出來道歉,并強調這種行為和學校所擁護的價值觀念截然相悖。你也許覺得這是小題大做、“政治正確”。但也可以從中看出,這種“救火隊”般的“政治正確”,使得小題沒有大做,中國學生在那里會比較安心。
要強調,這類種族主義不太會影響中國留學生生活的案例,最可能發生在富裕的左派地區。Babson College坐落在波士頓郊區最富的白人社區之一Wellesley。 85%的白人,所謂少數族裔,就是亞裔,占10%。中等家庭收入接近19萬美元,平均房價在百萬以上。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第一女校,Wellesley College,也是希拉里的母校,女權主義的中心。這次大選,初步數據顯示,當地大約69%的選民支持希拉里,22%支持川普,力量對比懸殊。種族分子如果鬧事,也往往是“寡不敵眾”。
此次處理方式非常“政治正確”,即讓你感到非常可以預測,不會受某種情緒的驅動。這種“政治正確”,不僅僅是保護少數族裔,也保護鬧事者的隱私,除非鬧得太不像話。我們遠郊的小鎮,在政治社會經濟以及種族結構上也很類似。前一段公立學校據說發生“種族事件”。校長致信所有家長,表示已經處理。但究竟發生了什么?至今摸不著頭腦。我們是個750人的小學校。按說大家互相都認識,紙里包不住火。但“政治正確”的方式居然把火給包住了。
窮與富的對立在美國也不例外
以我個人的經驗,住在大波士頓地區,特別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你經歷的種族事件基本上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有些小事也偶然會碰到,但完全無法構成威脅人身安全的事件。
比如,在我們鎮附近一個游泳池里,一個白人男孩兒不會游泳嚷嚷要幫助。一個亞裔的助理教練滿臉笑容地走過去幫助。那男孩子大聲沖媽媽喊:“他不是我的種族!”一個十歲的孩子這么喊,恐怕還是反映了父母的世界觀。那個家庭就是從邊上的窮鎮來的。大家不停地說,不是因為這種事情普遍,而是這種事情太罕見了。所以,不要因為罕見的事情被報道,反而嚇破了膽。
但是,窮白人的地區,一般政治文化比較保守,對種族仇恨事件抑制起來就比較難。其中有些原因,跟川普一點關系沒有。窮困地區,犯罪率一般都比較高。黑人區可能更高。另外,公共資源不足,警力有限。在正常時期,一般人生活的安全感也不足。
不過,川普的勝利,對白人至上主義者有巨大的“勵志”之功。他們長期被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出來。這就可能使這些地區變得更危險一些。
要知道,美國雖然少數族裔和女性仍然處于弱勢,但最近幾十年,這些弱勢階層的社會經濟狀況在緩慢但穩固地改善。中下層白人男性的社會經濟狀況,則不僅相對下滑,甚至絕對跌落。比如失業率增高和自殺率升高,平均壽命降低等等。為什么會如此?社會經濟原因且不分析,自身的原因,是教育水平比較低,缺乏技能,難以適應全球化的經濟競爭。
當然,這樣的階層,大男子主義和種族情緒比較強。
富裕白人里,大男子主義和種族情緒弱一點,即使有,也不會以暴力的方式表現出來。道理很簡單,富裕白人,都受了大學教育,而且很可能是常春藤的教育。那里五方雜處,外國學生特別多。他們習慣并喜歡這樣的多元性,甚至引以為時尚,也比較有機會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另外,自己事業越成功,家庭越幸福,對他人也就越友善一點,至少不會為別人的成功感到壓抑。
窮白人特別是男性則不同。自己丟得一無所有。性別和種族的優越感,幾乎是捍衛自己尊嚴的唯一手段,表現出來,也可能很暴力。他們當然不愿意承認失敗是由于某種自身的問題。看著那些原來比自己低的少數族裔和女性都跑到自己前面、儼然成為社會的中高產,心里憤然,覺得一定是因為有那么一個邪惡的大政府,把機會都給了這些人,把自己丟下不管。這也是一個被美國的“政治正確”話語格式所封殺、大家不太敢談的現實。
預先要有防范心理
川普的種族主義言論和反移民、反自由貿易的口號,無異于給這個階層打了一劑類固醇。他們的怨恨是否會發泄到中國留學生中?這當然還是事先要防范為好。比如,一個沒有上大學的窮白人,看到滿校園的中國學生,也許本能地憤怒:看看,政府不管我們,收稅去教育這些外國人,我們的校園被他們占據了,我們倒是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日后還不是這些外國“精英”搶我們的工作?
如今,中國留學生占留學生比例最高,中國制造一直也被川普描述為白人勞動階層的苦境之源。這些人是否會盲目恨中國學生?這不得不想想。
但是,受教育比較好的美國人,則理解這背后的底牌。比如,網上就有人大聲譴責:我們為什么把一流大學的機會都給了這些中國學生?很快有美國學生回應:因為你在自己國家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要仰仗中國學生的學費。他們支付的錢,是你的三四倍!
可惜,文化越低的地方,你就越難聽到這種理性聲音。孟母三遷,大概也是留美時防患于未然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