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鐵路客運量逐年增加,列車速度不斷加快,密度逐漸增加,線路狀況日趨復雜,這些因素都使得鐵路客運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鐵路客運車站是鐵路對外的窗口,鐵路旅客的出行安全與車站的安全管理密切相關,因此加強鐵路客運車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本文分析研究目前鐵路客運車站的安全管理現狀,并針對突出問題給出幾點改進建議。
關鍵詞:鐵路運輸;鐵路客運車站;客運安全檢查;法律法規依據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2.252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出行需求越來越多。現階段,我國的鐵路運輸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鐵路客運量最大的國家,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鐵路客運量達到230460.0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約9.4%。隨著我國鐵路網的不斷完善,我國鐵路客運規模將繼續不斷增加,成為廣大旅客的首選出行方式。安全是鐵路客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證鐵路運輸企業生存與不斷發展的基本要求。
我國鐵路點多、線長,車站的數量非常龐大。車站作為鐵路運輸的基本單元,是旅客出行的第一站,是保證鐵路運輸能夠正常、順利運營的基礎,所以加強鐵路車站安全管理,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政治經濟等利益,也關系到鐵路行業自身的形象和生存發展狀況。
2 鐵路客運車站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層安全管理意識落后
部分鐵路安全管理人員觀念陳舊,已經不能適應鐵路運輸的飛速發展[1]。受傳統經驗的影響,管理人員在進行安全管理工作時,沒有超前意識,往往是發生了安全事故后,只是單純地進行安全事故處理,沒有從事故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以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同時,也沒有對安全風險點、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不能做到預防事故為主。
2.2 缺少系統的職工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
國家制定了相關安全法律法規,要求企業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車站缺乏系統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使安全教育培訓流于形式,如培訓科目不具體、培訓時間沒有量化的規定、培訓方式不能與實際相結合、沒有詳細的考核辦法等,這些制度上的缺陷導致培訓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沒有真正地達到學習的目的。
2.3 客運設備設施管理與巡查存在問題
部分鐵路局對車站客運設備設施進行了分類,也明確了責任人,這對確保客運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與使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類型的設備設施影響鐵路客運安全的程度不同,車站缺乏針對各項設備設施具體的管理辦法,導致安全管理成果不顯著。在設備設施巡查方面,車站制定的檢查不夠具體、不確定,很多檢查辦法沒有具體的檢查時間、檢查形式、檢查內容、整改要求等。籠統的規定,可能導致設備設施巡查流于形式,起不到重要的作用。
2.4 客運安全監督檢查不到位
安全監督檢查部門是任何一個生產企業應該設置的職能部門,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鐵路局安監室均是為保證鐵路安全生產服務的部門,其職責是依照“監督檢查、有力指導、積極服務”的原則對車站等生產部門進行安全監督檢查,及時發現現場安全隱患,協助做好治理和整改工作。但是,相關安全檢查部門存在監督檢查制度不完善,檢查項點不明確,檢查工作不認真等問題,檢查工作敷衍了事,這些均影響基層職工的安全意識,使鐵路職工產生安全不重要的錯覺[2]。
3 鐵路客運車站安全管理改進建議
3.1 提升管理層文化水平,改善安全管理理念
針對鐵路安全管理人員管理意識薄弱、管理觀念落后的情況,建議鐵路部門能夠對車站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培訓,組織學習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安全風險管理理論等,提高管理人員水平;同時,鐵路部門在確定安全管理人員的時候,可以考慮安全專業相關的高層次人才,提高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另外,由于鐵路一線職工長期與旅客、設備設施打交道,對車站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點、安全隱患有詳細的了解,因此,可以選擇部分基層優秀人才進入鐵路安全監督檢查隊伍,提高車站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2 強化車站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安全意識
提高職工素質,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是改善和提升鐵路運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對鐵路客運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訓,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職工安全教育與培訓,二是職工勞動安全培訓。車站應根據鐵路局制定的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適合車站的更加詳細與具體的培訓細則,細則應包括培訓科目與內容、培訓周期與學時、培訓方式以及培訓結束之后的考核辦法;除此之外,還必須對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規章、新工藝、新材料的有關人員進行培訓,使職工熟練掌握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從而確保運輸工作的安全進行。
3.3 規范客運設施設備管理措施,適應鐵路運輸安全需要
鐵路設備設施是進行鐵路運輸的物質基礎,客運設備設施的正常運作直接關系著鐵路運輸安全。因此,車站應針對客運設備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項設施設備的使用辦法、維修制度、明確各相關責任人;制定具體的安全卡控措施,細化安全風險點及其控制措施,確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對可能影響旅客安全的設施設備,車站應及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廣播宣傳等,確保旅客人身安全;此外,還應加大檢查力度,定期對客運設施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組織整改。
3.4 編制鐵路客運安全監督檢查手冊,提高監督檢查工作水平
由于鐵路安全監督檢查部門沒有統一的檢查標準,使安全監察人員有了過多的自由裁量權,這樣增加了執法的隨意性,不能保證安全監察工作的公開透明[3]。因此,建議安全監察部門能夠結合我國鐵路客運安全實際,針對普鐵車站、高鐵車站、普鐵列車、高鐵列車、客運段等不同對象,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根據各對象的風險點實際,分安全管理、客運組織、客運服務、應急保障等不同模塊,編制鐵路客運車站安全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手冊,為鐵路客運安全監察人員的檢查工作提供指導。表1為普鐵車站客運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手冊的安全管理部分。
檢查手冊要求逐條標識法律法規依據,對采用的各項依據進行編號;并對監督檢查類別、檢查項目下的檢查項點,按照有依法處罰項點、責令整改項點、倡導要求項點對應分類標識。鐵路客運安全監督檢查手冊的編制,能夠為客運安全監察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提供標準,為其進行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和工具。表1中檢查依據列的編號,A2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B15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B16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4 結語
(下轉第256頁)(上接第286頁)
安全是鐵路運輸生產永恒的主題,而確保鐵路旅客安全是鐵路運輸的重中之重。鐵路運輸企業必須采取多項措施(包括人員培訓、設施設備管理、規章制度的規范與有力執行等),不斷改善鐵路運輸安全狀況;鐵路客運安全監管部門,也應通過檢查標準規范化、安全檢查常態化等方式,積極營造“大安全”氛圍,適應鐵路客運安全發展需要,實現鐵路運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單忠民.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7):207.
[2]楊強.鐵路運輸安全監管體制探究實踐[J].科技與企業,2016(08):19.
[3]孫璐艷.我國鐵路運輸安全監管體系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3(04):71-74.
基金項目: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教育教學改革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5JG-10
作者簡介:魏琳娜(1988-),女,甘肅慶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鐵路運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