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雯
淺談高職院校美術鑒賞教學
李 雯
目前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美術鑒賞課程已經慢慢在各大高職院校實行,慢慢逐漸成為學生的選修課程之一,高職院校的理念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各方面綜合素質優秀的國家有用之才,因為美學不僅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有助于美的傳播,所以美術鑒賞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方面,因此美術類的教學鑒賞課程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教學中的重要課程,本文針對此類課程以及教學經驗進行探討。
高職院校 美術鑒賞 教學初探
當今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型人才是目前社會極其稀缺的,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出來要按部就班的傳授學生文化課知識和實踐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德智體美多方面綜合全面發展,不但培養學生欣賞美,而且也要善于去發現和創造美,但是目前為止美術鑒賞教育取得的成績相比新課改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提高,所以創新能力的提高成為目前學生學習的重要方面。
首先無論在任何行業中,創新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談到創新,就必須要接觸新鮮的事物,因為只有不斷的接觸新鮮的事物,學生的形象思維等各方面才會不斷的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靈感,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1.目前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很重視
新世紀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高速時代,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培育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大家都知道學校最初直看重的是文化課的教學質量,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文化課的課時占用時間太多,其他對于成績方面不影響的素質課程就會冷落,導致這樣的激發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沒有時間去關注和學習,從而造成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得不到鍛煉,審美能力自然也就很難表現出來,而且高職教育是為社會輸送就業人才,所以一些高職院校就重技術輕藝術,對藝術的追求并不是那么嚴格,因為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面向社會就業的人才,就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培養,很多學校雖然也開設了美術課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只是表面形式,并沒有像文化課那么嚴格去執行學分制,所以類似于選修課程,在面對當今社會形勢下,很多學生為了完成學業就忽視了所謂的美術課程,所以最終的結果這樣的課程形同虛設,并沒有存在出實際意義,所以如果想要學生重視,需要學校首先要重視。
2.傳統觀念的束縛
很多學校也許在美術鑒賞方面的課程有些增加,但是因為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只單純的因為改變而去學習,沒有真正的體會到審美的重要性和找到審美靈感的可行性的教學方法,最終的教學結果也是達不到要求的。
3.人類對審美的誤區
審美不光是在課程學校中提升的一方面,生活中處處都是存在美,因為人生到處需要審美的本能,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審美不單單指的是美術的審美,而且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世界萬物都需要人們用審美的眼睛去善于發現并學習,而美術鑒賞正是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這一點,能夠將大自然和藝術結合到一起,所以審美不但重視,而且要學會善于發現美,生活處處存在美,只是人們缺少發現的眼睛。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達到美術鑒賞審美的要求就必須要通過以下幾點改觀:
1.首先學校要對美術課程高度重視
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的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影響和改變學生看到事物的觀念,首先學校如果想要學生有更好的審美意識必須首先由學校做起去引導學生對美術審美的重視,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各方面類似的課程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用身心去體驗,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不同的學生對美的追求和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可以讓學生可以自由想象,充分發揮想象力,再通過學校設置的課程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驗證和體驗,只有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審美的樂趣。
2.學校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古人云:環境可以改變人,所以學校如果想要改變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審美的環境,學生的潛意識才會慢慢受影響。因為美術鑒賞是需要視覺觀察和感知的,所以環境對學生的審美起著重要的作用,長期環境的影響之下,學生也會慢慢去發現美,而且美術鑒賞教學也需要創新,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目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為了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傳授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利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相關歷史或者中國文化熏陶相結合去感染學生,一個老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激發起著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熏陶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只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創新的環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因為創新興趣是美術鑒賞的靈魂,只有抓住了靈魂,才能夠創造出完美的作品。
3.學校的教學模式要改變
大家都知道高職院校的教學一般是比較傳統的,所以也就是說明學校的老師的教學模式也是有點傳統的,所以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待改變,之前的教育方式很大一部分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而美術鑒賞教學是要師生共同去完成的,師生通過共同的美術鑒賞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和認知,并把得到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所以由乏味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為師生間互動交流的模式是目前推行的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思維方式,特別是讓學生站在主導地位,從學生本身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美術和學生的生活感悟運用到美術鑒賞中來,充分利用目前比較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因為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感受是不同的,所以通過不同學生的感受互相交流來積極推動學生發現不一樣的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劃分不同的對手來競爭,通過競技可以產生動力,所以在不斷的競技中發現不足,慢慢改善,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而且目前多媒體的便捷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形式讓同一個事物不同方位和狀態的展現,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和互相交流學習的模式以便學生更加深入的去探討和發掘,。
4.學生家長同樣也應該提高對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視
學生生活的重心無非是學校和家里,特別是家里是學生最放松的地方,書上說最放松的地方便是最容易激發靈感的地方,所以家長的審美意識也直接影響到學生,所以學生家長的配合顯得也頗為重要,所以美術鑒賞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各方面協調配合,只有這樣時刻注意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才會為美術鑒賞教學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美術鑒賞是人們通過自己特定的審美感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想象和思索,從而獲得美感享受,領會與體味作品的思想內容,美術是美的化身,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形象思維。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中都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這也客觀上使得學生形象思維比邏輯思維強。
我國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兼顧多元文化與生活經驗,因此在進行中國美術鑒賞課程設計時,依據以上原則,一個完整的美術鑒賞課程應該是鑒賞――創作――鑒賞的連續過程。教學評量可協助教師美術鑒賞教學工作的進行以及教學方案的改進。
總之,《美術鑒賞》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作為教師要使該門課程充分發揮作用,達到“成教化,助人倫”的效果,通過《美術鑒賞》,普及大學生的美術教育,培養其審美能力和辨別能力,提升人文素質,健全人格,從而為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盡一份力。
[1]黎齊.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王秀英.新課改背景下高職美術鑒賞課有效教學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
[3]朱長清.美術鑒賞教學與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3,22
[4]胡長春.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J].學周刊,2014,20(7)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