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
【摘要】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作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這項工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基礎教育改(革是為了讓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應該包括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這五個方面的改變。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才能選擇更廣泛的教學內容,制定更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采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完成語文課程目標。而評價方式的改變還需要從教育體制方面進行改革才能完成。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程改革;基礎教育改革;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
初中語文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工具學科之一,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影響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品質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和深化,初中語文的改革也從最初的形式化逐漸走向實效化和科學化[1]。但是縱觀全國各地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成果,五花八門的課堂模式,參差不齊的改革效果,并沒有完全實現課程改革的初衷。究竟初中語文課程為什么要改革,怎么進行改革,筆者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背景
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是教育發展的直接需求。社會在不斷進步,課程的設置也需要有相應的變化。所以,在中國社會的新時期,基礎教育的進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頒發了一份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出了: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2011年,教育部又重新制定下發的新的學科“課程標準”。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程,固有的知識本位和學科本位特點,讓學生走出校門以后根本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專注于提高考試成績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標準的需要,也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傳統的評價方式達不到激發學生潛力助力學生終身發展的作用,諸如此類的問題逐漸顯露了出來。
二、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內容。
縱觀全國各地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形勢,我們不難發現其課程改革幾乎都是以課堂模式的改變為基本出發點,都是改變了原來語文教師的“一言堂”和“填鴨式”教學模式,變成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為主的交流式課堂。但是只是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并不是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全部,真正的課程改革需要體現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教育觀念的改變
這一點是目前初中語文課程改革做的最好的一點,只要對新課改理念稍微加以思考,就會對語文課堂上的形式和目標等要素進行新的定位。在新課標中有這樣的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認識到,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只是教學過程的引領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3]。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必須面向學生。其中包括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以及品格的影響等等。語文教師只有真正做到觀念上的改變,才能接受新的教學內容,并且主動去選擇新的教學策略,才有可能培養出新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教學內容的改變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程內容比較關注的是學科本位,而且學科知識一直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很多人類社會的新思想,社會發展的新內容都沒有體現。[4]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習效果也不明顯。更主要的是,這也將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能力上也和當今社會脫節。
因此,改變傳統的初中語文課程內容,是初中語文課程改革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這項改革不單指初中語文教材的更新,也指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主動改變教學內容。在保證對民族文化傳統繼承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時代因素,在知識內容之上加入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能力訓練內容,在保證現有內容教學效果基礎上,從社會和生活中挖掘更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等等。
(三)教學目標的改變
傳統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目標,一般都是從知識層面進行設定,讓學生掌握哪些基礎知識,理解概括什么內容等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發生改變,教學目標也必須予以相應的調整。
從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是目前這項工作取得的一個很重要的成果。新課程改革并不意味著原來的基礎知識就不重要,所以知識層面的教學目標也一樣必須有。在此基礎上,課堂上要在學生能力培養發面達到什么程度,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影響方面產生什么樣的效果,這些也都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考慮的。如此細化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才能具有更準確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收益最大化。
(四)教學方法的改變
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其實是教師教學觀念最直接的體現。傳統初中語文課堂體現的教學觀念,就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換言之,就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程度,學生就達到什么程度[5]。
教學觀念發生變化以后,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無論是最初教學目標的設定,還是課堂教學流程的實施,教師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程度。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選擇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這里所謂的有效,不僅指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也包括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有效挖掘學生潛能等等。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是目前比較受推崇的教學方法。但是我們要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模式并不是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改變的唯一途徑。只要是以學生現狀為基礎,能有效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都值得推廣和提倡。
(五)評價方式的改變
單憑一張試卷上的分數來判斷學生語文學習的程度,這是不科學的。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也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也是整個初中語文課程改革中難度最大的,因為它涉及到的是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問題。
目前來看,初中語文試卷上能力考查題型的增加,是這項工作取得的唯一成果。但是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等情感層面的內容,還是很難在卷面上進行考查。從新課程改革的宗旨來看,改變現有評價方式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不僅關系著中考的成敗,還將影響到將來中國社會建設者質量的好壞?;A教育改革目前階段已經開拓了良好的局面,能否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完成語文課程改革的使命,為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貢獻,就要看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的努力了。
參考文獻:
[1]肖川.論創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
[2]張文質.語文教育,回到起點,回到人(上)[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03)
[3]厲耕.免費教科書:今年將增至3000萬農村中小學生[J].課程.教材.教法. 2005(03)
[4]劉志軍.生命教育理念觀照下的課程實踐[J].教育研究.2004(05)
[5]鄧志偉.世界基礎教育課程研究新趨勢——第一屆世界課程大會述評[J].教育研究.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