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關鍵詞】 班級管理;責任心;班干部;后進生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31—01
班主任肩負著培養教育學生,凝聚班級戰斗力的責任,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作為班主任,如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發揮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對班級建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班主任擁有一定的權利和責任,是法定的班級領導者,有責任帶動全班學生形成良好班風,而這種影響力的發揮是以班主任本人的素養為中介的。只有學生感受到這種素養,他們才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導,班主任的影響才會發揮出來。所以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中,在對學生提出每一項要求時,不僅要求學生做到,自己更要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以身作則,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引導。從班級工作計劃的落實到對學生言行一致的要求,從對學生的各項要求的檢查到落實,從課堂的板書到教師的坐姿走勢,從教師的言談舉止到教師的生活起居,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班主任與學生接觸越多,對學生的影響也越大。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時刻提醒自己,幾十雙學生的眼睛時刻在盯著自己,自己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地教育作用,必需真正地體現我們教師的表率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意識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沒有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的責任感,就很難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意識。缺乏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班級管理工作就很難做好,即便再努力,仍然是收效甚微。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積極探索責任心培養的途徑方法,以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合格人才。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好好學習、遵守校紀、為集體做貢獻是他們的責任所在,并不是被迫的遵從老師。就像父母撫養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就像警察維護治安,醫生治病救人,都是無條件的。其次,要讓學生從小處著手,在不斷的實踐活動的鍛煉中逐步培養責任心。比如,可以在分擔班級事務中鍛煉,可以在學校舉行的一些競賽中讓學生明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從而提升對集體的責任感。總之,責任感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在班級中確立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班級管理的實效性也就隨之提高了。
三、組建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班委成員是班集體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他們在老師和同學之間起著上通下達、協調聯絡的重要作用,在班集體建設中發揮著組織管理、服務同學和示范帶頭作用,是班主任工作順利進行的得力助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以及從中挑選出來為班級服務的核心成員。因此,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認真選拔、任用、培養班委成員,形成強有力的班委,是班集體建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班干部隊伍的組建,最重要的是選拔。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競爭、學生投票、老師把關等方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選拔,要以責任心、服務意識、組織能力和平時表現等幾個方面為標準。在班紀班規上,班委成員要以身作則,一言一行都要嚴格要求,做其它學生們行為和學習的榜樣。不但要管理,還要帶動,雙管齊下,使班集體更優秀。有了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班主任的負擔減輕了,在他們的帶動和管理下,班級的管理工作也能更上一層樓。
四、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問題學生是由于家庭、學校或社會教育鏈在某些環節的脫節,造成學生在某些方面應有的教育的延滯,最終導致學生在心理、性格或行為習慣等方面產生缺陷甚至偏激,我們習慣把這類學生統稱為“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班主任首先要轉變觀念,不能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要進行矯正,必須把錯失的教育彌補上,給他們更多的愛和耐心。愛是一劑良藥,能撫平創傷,治愈頑疾,使那些缺少關心和陪伴的孩子的心靈得到感化。耐心則是愛得以實施的保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足夠的耐心,所有的轉化策略都是空談。此外,還要對他們有信心,并讓他們感知到,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不如別人,只是努力的不夠。“問題學生”的轉化是個難點,但是,只要我們克服了這個難點,這些問題便不成問題。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只有從多方面著手,發揮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得到理想的管理和教育效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