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婧
【關鍵詞】 班主任;初中生;心理;輔導;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34—01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角色的定位上有諸多特點,首先,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學生的主心骨,其次班主任是每一位孩子的領路人,班主任還是家長和學校間溝通的橋梁。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在小學畢業升入中學這個階段,面對的是少年兒童在成長發育時期的第一個階梯,如何平穩健康地實現過渡,是每個學生所要面對的挑戰和機會,也是班主任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一、學生轉型心理表現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在慢慢加強,進入中學階段,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積極的自我認同。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展自尊和自信方面需要建立正確的認識。
一些學生會產生較差的自我認同感,常常感到自卑和沮喪,覺得自己被孤立和排斥,對于自身的社會角色認識模糊,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甚至生命的價值。在學業上的挫折、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的緊張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學生的自我認同危機。還有的學生會產生自我評價過高,也就是自負的狀態,導致同學對他的疏遠。依賴型人格和完美主義等偏頗極端的個性心理都會不同程度地形成學生行為性格的僵化、偏差。
不成熟的個性心理會產生對事物不成熟的情緒反應。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在學習和生活、人際關系方面成熟理智的應對。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情緒健康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而且還有益于智力活動和潛能的開發,提高學習、交往、參加各種活動的效率。
進入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二年級,學科難度會有所加大。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大多心理問題還是與學習有關的,例如考試焦慮、因學業挫折而產生的厭學、棄學甚至更嚴重的問題(自暴自棄、自殘、傷害他人),以致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在挫折面前,一些學生會產生偏激、消極的行為去逃避事實,如曠課、逃課、拒學等習等消極的行為模式。
進入青春期,性心理輔導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導方面。青春期體征變化、異性間交往的問題和性別角色輔導,都是班主任需要有針對性和付諸耐心的工作。青少年對于自身外形的重視與日俱增。加之影視媒體、網絡傳媒的炒作和宣傳,“顏值”越來越成為一種阻礙學生內心產生自我悅納的一種非理性想法。這些其實是青少年的人格在追求獨立,自我意識也在逐漸覺醒。
二、轉型期學生心理問題輔導辦法
1. 明確問題,確認該生出現問題的行為(主觀故意或者客觀無意)。如果是習得性無助狀態下產生的消極情緒,班主任應當在學生遭受挫敗的地方給予適當的鼓勵,制造機會使其重拾自信,恢復對于學習環境的好感。再結合談話溝通,疏導心結。在此,建立信任,確立一種良好的交互式溝通是輔導的前提。
2. 作為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只有了解了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性格特征,才能做到對于學生在環境發生變化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和教誨。建議班主任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將學生的個人信息以相對完整的形式記錄在冊,對于學生每一階段的成績登記在冊,以備產生問題時,及時有效地追根溯源。班主任也可以建立學生電子檔案袋,以Excel電子表格和生成圖片的形式,平面化地將該生的在校狀態直觀顯示。
3. 分析情況、確定輔導方案。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背景,制定相應的輔導措施,反復嘗試,層層突破,逐漸突破學生心中的壁壘。
4. 實施輔導。在了解了學生的問題后,幫助學生共同找出目前的瓶頸和困難,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其特有的人際關系中的角色定位,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欲望,達成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對問題的解釋和看法,最后采取措施確立改變行為的行動計劃。
5. 檢驗輔導效果,可以用持續觀察和間接考察交替進行的模式,對輔導后期的效果進行總結和鞏固。家訪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檢驗方式。被檢驗者只有在無防備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最自然真實的一面,這對于被試行為、認知的取樣和觀察都是最直接的狀態。
三、學生適應性鍛煉
首先要從學科教學的階梯性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做好課前預習,課中有效聽講,課后及時鞏固。不被動,不畏懼新接觸到的學科任務,在教授課程前,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最好將該課程本學期的學習任務進行梳理,讓學生不打無把握之仗,明確學習目的。其次,要從學生的個體背景入手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對于學生的家庭狀況、人際關系、個性心理都要有基礎性的了解,對于學生產生的一些心理,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生個體身上觀察,還需要保持和家長的及時溝通,建立經常性的家校雙方的聯系。最后,班主任對于小升初部分學生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不能任由其發展,要及時有效,耐心溫和地給予開導和鼓勵。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