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芬
摘要:會計監督是會計基本職能之一,在市場經濟過程中進行監督是非常必要的,對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從會計監督的含義、重要性以及強化會計監督的必要性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會計監督現狀及其產生的影響,并針對性提出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監督;內外監督;對策;委派制
會計監督是一種對一定的經濟主體的資金活動進行監督的行為,這一過程中涉及到的對象包括會計監督方和被監督方,監督方是從事會計工作的相關人員,會計監督是他們的主要職責之一;被監督方則是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此外,會計監督的依據是《會計法》中的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核算的過程包括會計核算、分析和檢查,最后還會將檢查結果反饋給特定的經濟主體,從而幫助其進行改善。會計監督則會計監督能確保各項經濟活動的正常合法合理進行,保障會計信息質量,從而達到提高特定主體工作效益的目的,可以說,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會計監督根據監督主體的不同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這三種監督方式的監督主體分別是特定的經濟主體、社會中的會計中介機構、政府會計監督部門等。
一、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就當前來看,生產力水平日益提高,整個的經濟環境復雜以及管理理論不斷深化,會計監督越來越發揮的它在經濟生產中的作用。
(一)會計監督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合法
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而導致一些嚴重的經濟損失。會計信息的失真直接影響著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另外,某些人做出一些虛假的會計信息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所以會計監督能否到位,是非常必要的。應該從單位的內部和外部雙管齊下,在會計領域起到監督的作用,從而有效的避免會計信息失真,人為弄虛作假等現象。讓會計信息使用者能獲得真實、準確、完整、合法的會計信息,使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能順利快速的發展下去。
(二)會計監督可遏制腐敗的產生
此外,會計監督在打壓經濟腐敗行為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以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之下,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弊端,其中經濟腐敗就是其中之一。經濟腐敗的產生與我國社會歷史、國民綜合素質以及整體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年來,我國經濟腐敗現象日益嚴重,呈現出“高發、多發”的現狀,我國大部分民眾對于經濟腐敗現象更是深惡痛絕,腐敗現象的產生除了有上述三種原因,還有會計監督不完善、監督環節薄弱、監督力度不足的原因。所以,加強會計監督,建立會計監督制度,實施會計監督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一種從源頭上消除經濟腐敗的方法。近年來,我國的反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2013年“老虎”、“蒼蠅”落馬事件,就反映出了我國在治理經濟腐敗的決心。各級各類的財會工作人員在會計監督重要意識到自身所具有的職責,堅定反腐倡廉的決心,認識到反腐倡廉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從思想上牢筑拒腐防變的堤防。同時通過體制創新努力鏟除腐敗現象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的力度。
(三)會計監督可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近年來,我國企業制度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有一部分人利用改革的漏洞,將國有資產私有化,使國有資產流失,并且數額之大,數量之多,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如果會計監督對企業的財產資金實行嚴格的控制,限制了無關人員對資產的接觸,防止了腐敗和非法挪用等違法現象的產生,并且通過一系列清查核對的規定,還可以及時了解企業資產賬目和查清賬實不符的原因和責任,從而保證單位財產資金的安全,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四)會計監督可以防止偷稅漏稅
從稅務部門的納稅檢查中發現,由于中小企業執行會計制度時的隨意性,中小企業偷稅漏稅相當嚴重,一方面是因為中小企業的領導比較集權,會計人員受雇與人,只能聽之任之。另一方面,有些會計人員自身業務水平不夠,對會計制度,相關政策都不夠了解,錯用和亂用了政策,從而也加重了企業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國家稅收是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杠桿和主要手段,以促進經濟穩定,改善國民經濟結構發揮重要的作用,加強會計監督,在這領域也會起到一定作用。
二、會計監督機制現狀
(一)會計監督制度缺失
會計監督制度的缺失是目前會計監督機制現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度的缺失使會計監督人員在實行監督權力時缺乏有力的支撐,這種現象的產生包含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會計監督權無法落到實處,二是會計監督相關法律不健全。第一,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人員執行的是國家的權利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但是縱觀我國的企業與會計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會計是隸屬于企業,所以會計在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時,就存在很多主觀的因素,并且企業對會計的管制也會削弱會計監督的職責,使會計監督無法落實到實處,從而使會計監督的內部監督無法進行。第二,我國的會計法律建設制度相對落后,其中更是缺乏會計監督的相關法律。雖然我國在這一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在新頒布的《會計法》中對會計監督進行了規范,但是依舊不夠完整,實施力度也不足,所以經常出現查出問題卻不解決問題的現象,折舊導致會計監督機制成為擺設。
(二)會計人員綜合業務水平不高,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中的主要主體,也是最直接的主體,所以他們的會計水平以及職業道德關系著會計監督工作是否可以正常開展。但是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表現出綜合業務水平不高,職業道德觀念不強的現狀,部分企業中的會計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會計知識,或者已有的專業知識無法滿足現在的會計監督體制建設的需要。此外,會計監督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也是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最佳體現道德低下只會加劇經濟腐敗的發生,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都受到了效益觀念、競爭意識的影響,特別是會計人員,他們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逐漸喪失基本的會計職業道德。
(三)管理者的約束機制不全,使會計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
有一些單位中管理者“權大于法、一支筆、一言堂”,為了追求企業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而會計工作由于受制于管理當局,也不能獨立行使監督的職能。
三、會計監督完善對策
(一)完善會計法律體系
《會計法》的完善體現出了我國加強會計監督的決心,為了進一步完善會計法律體系,應該繼續加大法律建設的步伐,繼續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在新《會計法》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配套法律的建設,并且加強《會計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聯系,提高我國法律建設的完整性。在會計相關法律的建設中,要加強對違規違法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加強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從而起到警示的作用,使會計相關法律的建設更加完善。
(二)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目前,部份企業會計基礎規范不健全,會計人員分工不明確,內部管理混亂,存在各種亂象,造成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導致監督能力弱化。內部會計監督是會計監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就要在目前財務部門的基礎上建立起內部會計審核機制,也是內部稽核制度,這是企業在會計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內部稽核體系要盡可能的與企業財務體系相分離,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稽核制度的有效性。有效的內部稽查機制有助于企業內部資料、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避免發生在信息傳遞中出現錯誤,同時也是對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的監督,防止出現腐敗現象。內部會計審核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現狀,促進企業經濟循環發展中占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才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規范化的、系統化的和制度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也才能真正促進企業的長久發展。
(三)強化外部監督
新《會計法》的修訂和實施,我國會計監督形成了單位、社會和政府“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
1.加強單位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有關管理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和方法。
2.加強社會監督
加強社會監督主要體現在加強社會會計中介中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效果,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以公正、客觀、全面的態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稽核,杜絕企業內部出現腐敗現象的同時,也揭露會計信息不真實的單位或者企業,對社會其他經濟主體起到警示作用。可以說,社會監督是重要的外部監督方式之一。
3.加強政府監督
政府監督也是外部監督的重要方式,這種監督方式比前兩種外部監督方式更具有法律效率,這是政府國家相關法律對特定的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會計行為和資料進行監督的方式。其所具有的法律效率使它對企業以及單位的監督效果更加明顯,也更助于企業根據政府監督結果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的同時,對外部監督的三種方式也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內外部協調一致,共同發展,為會計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從而更大的發揮出了政府監督的力度。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養
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加強會計監督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會計工作人員也要意識到自身綜合素養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包括法律素養、職業道德素養、業務水平和能力素養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素養。法律素養是會計工作人員最基本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是其信譽的保證,也是其進行自我約束的依據,然后,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相關部門應該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繼續教育,加大職業后續教育的培訓力度和廣度,提供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平臺,確實幫助他們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嚴格履行法定責任,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水平。最后,會計人員還要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當今的會計人員面臨的經濟事項越來越復雜,意味著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人員要在保持職業的謹慎性和規范性的同時,能從整體的角度,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明確的理解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找出解決的辦法和思路。
(五)實行會計委派制
為了加強會計監督,我國近些年來開始實行一種新型的會計管理體制,即會計委派制,是指經濟主體向其所管的企業、單位委派會計工作人員,對該單位的任免、調遣、考核、獎懲、工資和福利待遇等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一種制度。實行會計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單位及領導使用國家資金的隨意性;實行會計委派制可以減少并防止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貪污腐敗、揮霍浪費國家資問題的發生;實行會計委派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會計失真的現象。它具有綜合性和權威性兩個基本特點。實行會計委派制是目前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客觀要求。委派制不存在人事及經濟利益關系,執行會計監督的會計人員與被監督企業是分離的,這樣能消除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從而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端正對會計監督的認識,才能更好的進行規范的會計工作。強化會計監督已成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為強化會計監督創造條件。從微觀上講,為了約束財產所有者、企業經營者的經濟行為;為了企業經濟活動更加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了企業節約開支,提高經營效益;為了企業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我們應該有效地履行會計監督權利,從宏觀上講,促進社會經濟運行的規范化和合理化,推進廉政建設,節約使用資金,使社會經濟運行更加秩序化,并能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我也應該合理利用會計監督權利。在新經濟時代,會計監督權利的履行對國家和企業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我們應該重視會計監督的作用意義,大力加強會計監督,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以保證正常的經濟運行秩序,使國家的財產、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進我國經濟迅速、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彥,劉志遠.成本管理會計[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256-276.
[2]劉志暉.關于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10.
[3]姜媛媛.淺談設立企業稅務會計的必要性[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24.
[4]李季.健全監督管理體系—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科技資訊,2009.
[5]趙保卿.論會計監督系統及其運行[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5.7.
[6]侯立新.稅務會計與合理有效避稅實務[J].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
[7]龔曼君.管理會計學[J].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8]孫杰平.試論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2008.1.
(作者單位:福建省浦城縣林業基金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