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東
摘要:自實施營改增以后對于融資租賃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就當前營改增環境下融資租賃業務怎樣實施會計處理依然有著十分明顯的分歧。另外,在現行實務之中,融資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和其他類似業務處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基于這一現實情況基礎上,本文就營改增后融資租賃行業如何開展會計處理展開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 融資租賃; 會計處理
自2016年5月1日全面實行“營改增”政策以來,融資租賃的核定應納稅額同實行營業稅時相同計算依舊為收入與成本之差,適用稅率為17%,相較于之前的營業稅時期,稅負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基于這一背景之下,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工作方式也就產生了改變,而如果依舊沿用傳統工作方法,便會致使企業產生大量的額外稅務支出,使得企業經營效益受損。對此,便應當就營改增環境下的融資租賃會計處理工作加強研究工作,從而為保障企業的經營效益與工作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營改增對融資租賃會計處理的影響
(一)對承租人會計處理的影響
在以往工作當中,融資租賃過程中的承租人大多是依據融資費用、稅款所互相分離的形式,依據銷項稅、代扣稅等稅種來明確出進項稅的具體內容。但是伴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行,承租人必須要設定出應交稅費,同時依據融資租賃的代扣進項稅科目來明確出還未能夠較差稽核的專用發票抵扣聯,但是針對進口增值稅則要采用繳款書確定,同時還要對進項稅予以核算處理。在實際應用方面,仍需明確出有關的稅款不出現大的問題之后再將之轉化到當期進項稅當中。在租賃后,承租者在支付稅金之時還可以把代扣進項稅轉到進項稅中,從而確保稅款準確。
(二)對融資租賃會計財務核算的影響
在以往的會計財務核算工作當中,融資租賃行業主要是利用《企業會計準則》之中的有關內容來明確出相應的核算方式,在租賃期開始日,出租人需將租賃開始當日最低租賃收款額和初始費用之和作為融資租賃入賬值,同時依據原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等相關內容來明確出未達到的融資收益,同時依據租賃期要求采取統一配置。
在營改增政策實行后,企業將適用于增值稅征收規定,因此需要明確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并且,盡管營改增之后對于增值稅有了一定的規定,然而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卻仍未進行調整,同時會計準則還未做出具體規定要求,此類情況均會在營改增之后產生影響,并致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受損。當前,最常采用的會計財務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把企業在資產購置時所發生的增值稅歸入到進項稅額當中,由明確企業收租金來明確增值稅的銷售稅額,進而使傳統自租賃后才進行財務核算的方式得以轉變。
2.把企業在資產購置中所產生出的增值稅進項稅納入至待抵扣進項稅,同時由企業收租金之后便明確出增值稅的額度,也就能夠明確出緊張稅額的抵扣額度。
3.把企業在資產購置之時的增值稅進項稅納入到應交增值稅當中,同時在租賃期中轉到銷售稅當中。
(三)對融資租賃會計賬務分析的影響
在常規的融資租賃會計賬務分析當中,有著長時間的租賃合同者,在實施財務管理之時均會被視作為租賃合同,但是帶有融資性質的租賃合同,則必須要利用一定的專業分析手段來進行處理。在營改增政策施行以后,融資租賃當中的增值稅將不能夠被記錄于企業的當地虧損與收益之中。并且,在應對客戶完全不同的租賃能力之時,增值稅也僅可計入融資租賃報價,金融造成企業的實際收益降低。基于這一現狀之下,融資租賃企業的會計處理工作將會產生巨大的環境改變,并致使企業效益受到影響。
二、營改增環境下融資租賃會計處理探究
(一)會計處理和賬戶設置
針對融資租賃當中的承租人及出租人,也要試試融資費用及稅費的分離處理,在對增值稅進行分離的核心與重點便是針對還未能夠完成的待抵扣進稅項進行處理,依據支付深入逐漸將之轉歸為進稅項。依據以上規范,在具體的會計處理工作中還要能夠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當中的有關規定內容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作出明確的要求,如核算還未能夠交叉稽核并予以對比的發票。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必須要在交叉稽核對比確定準確之后,方可將之轉進當期進稅項內。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當中,融資租賃業務出租人可依據以上方法來進行“應交稅費”項目的設定,即:融資租賃還未完成銷項稅;針對承租人所設定的“應交稅費”即:融資租賃代扣進項稅等內容。在具體操作之時,租賃需在開始當天,通過出租、承租方將所分離出的增值稅項目一次納入至所完全不同的賬戶之中,摒棄,承租方要在進行租金支付之時,將租金之中還未完成的銷項稅及時收繳,設置于銷項稅自之中。
(二)對價、稅、融資費用進行分離
在實際的會計處理工作當中,納稅人所繳納的增值稅大多是采取的稅款抵扣制度,融資租賃承租人所支付的租金之中包含了兩項增值稅內容,即:出租人購置融資租賃資產之時所發生的增值稅,以及出租人在產生投資行為后所發生的增值稅。為了明確有關的稅款具體內容,財務人員在進行增值稅計算時應當依據以下公式進行處理:
增值稅=最低租賃付款金額÷(1+ 17%)×17%
未確認融資費用=最低租賃付款額-增值稅-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
在以上公式之中,在明確了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價值之時,還必須要將每一期租金之中所涵括的增值稅項目及時予以扣除,只有如此方可保障最終計算結果的精確性。
現舉例說明:如甲融資租賃公式在2015年購置了一項設備,公允價值為1100萬元,所產生的增值稅金額為185萬元。同時,甲融資租賃公式將這一資產租賃給乙公司,租賃合同利率為9%,約定租賃時間期限5年,每年乙公司需向甲公式支付租金400萬元。
那么依據以上有關數據內容,便可確定出最低租賃付款額為2000萬元(400萬元×4),甲公式的進項稅約為290.6萬元[2000÷(1+17%)×17%]。最低租賃付款現值=甲公司所購置這一資產之時所支付的價格+增值稅。
在這一案例之中,最終所明確出的最低租賃付款額必須要依據合同利率參數,一并被納入至甲公式所購置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當中,在這時所需引起關注的是,若自租賃開始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便遠遠低于實際價值,那么相應的會計人員便需對合同利率及融資費用等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對實際利率的優化處理,同時依據已明確的計算過程來予以分析。并且,針對售后租回所滿足于租賃條件的承租人不得開具增值稅發票,同時把租金分離控制于未明確融資租賃的費用分離當中,以達到對相關稅務處理的合理性;并且,針對出租人所未達到了融資收益分離也需同承租人一致,必須對本金及投資收益等作出明確的區分,并做好分離處理。
以上內容僅是假定出租人所購置的租賃設備資金均自行出資,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有關人員還應加強對以下幾方面內容的重視:
1.若出租人利用杠桿租賃,銷售額便應將借款利息扣除,進而再開具增值稅發票,借款利息開具普通發票。
2.在采取杠桿租賃時,由于稅收制度所認可的增值稅和承租人所需支付的增值稅有所不同,因而需由出租人承擔稅費轉嫁給承租人。
三、結束語
在本次研究中重點就營改增背景之下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等有關內容予以了具體闡述,同時就營改增過程中融資租賃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總的來說,營改增對融資租賃企業所帶來的影響是極其顯著的,對此也就需要相關的財務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當中加強對營改增問題的研究,切實認識到營改增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最終就依據企業的財務管理需求,來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與應對策略,從而實現對企業效益的充分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曉麗.“營改增”前后融資租賃企業稅務及會計處理差異分析[J].商業會計,2015(1).
[2]閆予磊.“營改增”后融資租賃會計處理探討[J].商業會計,2015(9).
[3]王汝婧.淺析“營改增”后融資租賃企業的會計確認與計量[J].商業會計,2013(20).
[4]毛秀峰.淺析營改增對融資租賃會計處理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29).
(作者單位:京金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