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的市場競爭愈加的強烈,給企業的債權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對于企業而言,不僅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問題,同時還需要解決債權管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與債權相關的問題急需解決。本文首先分析企業債權管理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相應的解決企業債權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希望可以為企業在債權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企業; 債權管理; 問題; 對策
企業在經濟活動交流中,必然會產生債權債務,尤其是企業通過向市場賒賬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生產,企業的債權占企業的總體資產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解決好債權問題可以反映這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如今,在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下,企業的債權管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債權依據的收集成了債權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如果債權日常工作管理不好,這就意味著企業債權回收的不確定性大大的增加,給企業帶來諸多的風險。許多的企業雖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決了部分企業債權問題,但是由于債權依據收集不全面,收回的債權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得企業的債權額變得越來越大,給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極大困難,制約了企業的正常發展。因此,企業及時發現債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是尤為重要的。
一、企業債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債權遺留問題
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的不同,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在經營過程中對待債權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特別是企業成立越久,債權遺留問題越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委派或由企業選舉產生的企業管理層,剛上任時企業管理層都會把工作重點放在如果提升業績上,對遺留的債權基本不予理會。二是由于企業管理層任期較短,變動頻繁,沒有把遺留債權的追索納人工作范圍,導致遺留債權錯過了約定的收款時間,使債權過了訴訟時效而無法追索成為呆死賬。三是遺留債權缺乏法律依據,無法向債務單位收款而形成遺留債權。
(二)債權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上混亂
依據目前眾多企業的狀況來看,部分企業關于企業的債權管理有相關的制度規定,但是并沒有形成完善的債權管理制度,因而債權的管理成效不是特別突出。企業在債權管理過程中沒有密切關注合同管理以及客戶信用評價,合同管理存在缺陷漏洞,或者客戶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必然給企業的債權帶來極大的風險。除此之外,部分企業在合同管理、送貨單核對簽收、貨款催收、以及呆賬處理方面沒有相應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使得責任沒有落實到個人,造成管理上出現極大的混亂。
(三)債權催收方式單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眾多企業在對自身企業的債權清理時方式不是特別科學,導致催收債權的工作成效一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在債權催收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對于日常的催收工作不是特別重視,只有等到上級領導督辦,才來進行催收,這樣就很容易忽略債務企業在這某一時期的經營狀況的變化,一旦債務單位經營狀況惡化,債權就難以收到。二是經辦業務的工作人員工作變動沒有詳細的交接記錄,使得在最后的債權催收工作中依據不充分,錯過了企業債權催收的最佳時機,同時給企業增加債權催收的難度,最終使得企業的債權越積越多;三是企業之間的內部控制出現混亂,債權催收的工作單單交付給業務部門,其他部門撒手不管,極大降低企業催收債權的效率;四是部分企業的債權處理方式欠科學,沒有差異化的處理,只是單一的以現金回收欠款,略顯單一。
二、加強企業債權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提升企業工作人員債權管理意識,形成思想上的合力
企業應當加強對全體員工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企業的管理者以及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對債權管理的相關內容的了解,讓他們意識到債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要讓他們認識到企業的債權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僅是業務部門的責任,還需要企業每一個部門相互配合,齊心協力才能提升企業債權管理的效率,保證企業債權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形成完善的債權管理制度
將責任落實到企業經辦業務的每一個人,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債權管理考核辦法,積極引導員工形成正確的債權管理觀。對于企業的管理者而言,管理者的業績不是單單體現在企業資產規模是否擴大、企業是否盈利、盈利額是多少,更應該體現在企業的債權管理是否完善,資金鏈能否保持完整,除此之外還應該體現在企業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因此,積極引導管理者樹立資金回收風險的意識尤為重要,必要時可以將領導者與債權處理度相關聯,自上而下形成的完善的債權管理體系。對于企業的員工而言,尤其是企業的業務經辦人員,應提升其責任意識,實行債權終身制,將其業績和債權處理度相掛鉤,對限期收不回的債權進行全額賠償及罰息,從而提升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債權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最大限度減少債權損失
在企業債權管理中,加強客戶動態監控,作好債權的預警工作。一是利用企業內部的控制系統,對客戶進行分類,對信用等級高的客戶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對信用等級差的客戶實行先付款再發貨,從而減少債權的發生。二是經辦業務的人員通過定期拜訪客戶,了解客戶經營管理狀況、資金使用情況等。發現客戶經營、財務狀況惡化,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通過收取現金及銀行匯票、退回貨物、以物資抵貨款等措施仍不能收回債權的,通過法律程序收回債權。
參考文獻:
[1]吳應元.我國企業債權合同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
[2]張巍.鐵路企業債權債務管理問題探討[J].時代金融,2013,36
(作者單位:太極集團重慶塑料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