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EBITDA指標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投資者利用杠桿原理收購投資機構且并購企業進行評估時使用的財務指標,近年來該指標被私人公司廣泛使用,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EBITDA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及投資機構的青睞,但是任何一種理論或者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本文試圖通過探討EBITDA的重要性和具體應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關于EBITDA指標的優化方法。
關鍵詞:EBITDA指標;優化方法
一、EBITDA指標的應用
EV/EBITDA是P/E估值能力的加強版,由于對種種可變因素的剔除,EV/EBITDA 的可比性變得更好,是一種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的指標。
EV/EBITDA厲害之處在于即包含了股東權益,也包含了債權人權益。
EV/EBITDA和PE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一是由于它不會因所得稅稅率影響其計算方式,投資者可以能夠判斷在不同國家和市場的上市公司進行評估;二是它不受不同企業資本結構不同的影響,即使公司對資本結構進行改變也不會影響估值,而且這種計算方法有利于比較不同公司估值水平;最后,剔除了折舊攤銷等非現金成本的影響,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公司價值。
EV/EBITDA考慮了企業的不同杠桿。兩家盈利能力相同的企業可能會因為融資的多少,也就是杠桿的大小不同而導致P/E不一樣,但EV/EBITDA應該差別不大。所以,在杠桿大的行業,或者說杠桿率大小不一的行業,比如能源、電信等,使用EV/EBITDA估值比P/E更準確。
二、優化EBITDA的方法
EBITDA能夠同時反映出企業現金流量和持續經營能力,具有現金流量和持續經營雙重屬性。雖然企業會計準則中沒有強制要求披露EBITDA,但投資者及企業利益相關者還是會運用EBITDA作為衡量利潤和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盈利能力的業績指標。而且EBITDA并沒有向投資者提供公司完整的運營業績,甚至提供一些具有風險的財務情況,所以我們需要仔細究竟為什么EBITDA如此受歡迎,對于運用EBITDA指標出現的風險,我們需要仔細探索優化EBITDA指標的方法,以此才能夠更好的運用EBITDA謀取更大的利益。
(一)并不真實的現金流量
EBITDA指標剔除了利息和稅項,而它們卻是真實的現金開支項目,在企業的營運開支中占去很大的比例,企業要想長期經營也是需要長期履行政府稅收責任和貸款利息。
EBITDA指標忽略了企業日常營運資金,而快速成長性公司銷售量的增長會相應增加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庫存,若忽略了這部分運營資金消耗了大量的現金,所計算出的EBITDA是不能反應企業的真實營運狀況的。而且EBITDA也沒有調整的非現金項目還有備抵壞賬、計提存貨減值和股票期權成本年內,這會使企業在正常發展中缺少風險防范意識。
EBITDA指標也忽略了企業資本性支出,而這是幾乎每個公司都必須且持續發生的一項開支。同樣以上述的甲乙兩家咖啡館為例,兩家咖啡館的凈利潤都是10萬元,但乙意識到了自己的設備陳舊,為了今后的更好發展,乙在12月份投入了50萬元重新裝修,而這筆費用是不能夠出現在EBLTDA的計算公式中的,所以,即便乙咖啡館的EBITDA實現盈利10萬元,它卻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用于支付這筆資本性開支。
可見,EBITDA不僅不能把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所產生的的現金和費用都考慮進去,而且還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現金項目。所以,EBITDA有夸現金流量之嫌,投資者若只使用EBITDA作為投資依據,是具有較大的風險。
(二)高估的企業經營狀況
EBITDA是企業聲稱“賺到錢了”,它可能會掩飾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使企業表面上有足夠的的資金。例如有一家企業當年營業虧損100萬,其中包含400萬的利息支出和300萬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若用EBITDA計算得到企業的EBITDA為600萬。就使得企業看上去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利息。
EBITDA的計算方法是剔除了固定資產折舊攤銷費用,但任何一家企業的折舊和攤銷費用雖然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企業為了維持設備的使用狀態,會對設備進行更新升級是企業持續經營的保證,所以企業在計算利潤應將折舊和攤銷費用加回到利潤里,這樣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才是企業實際經營利潤。
(三)看似便宜的企業估值
由于EBITDA的計算方式決定,EBIT-DA通常要遠高于凈利潤,當投資者或分析員用股價除以每股EBITDA,而非每股收益時,所計算出來的估值倍數是低于市盈率PE的,折讓初入投資市場的投資新手誤認為股價很便宜。所以利用EBITDA指標給公司估值易誤導投資者低估企業實際價值,從而做出錯誤的買入決定。
可見,投資者需要了解用市價除以EBITDA還是用企業價值EV除以EBITDA (既EV/EBITDA)計算出的財務數據倍數是低于企業正常價值,對企業價值的高低是需要投資者對不同行業其它公司或公司歷史上的倍數進行仔細對比才能得出。
(四)EBITDA指標使用具有局限性
公共視野中的EBITDA數據是企業以集團的綜合水平來計算,這個綜合水平涵蓋了少數股東權益,所以財務報表使用者很難分清企業提供的EBITDA哪些屬于集團的,哪些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所以集團企業應減少EBITDA指標的重要系數,EBITDA指標在業務量較少或子公司較少的企業使用優于集團企業。
三、總結
EBITDA指標可用于公司和行業之間的比較分析,但投資者必須正視這種計算方法判斷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局限性,投資者單純利用EBITDA指標決策并購和融資項目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所以當前優化EBITDA指標刻不容緩,投資者應利用自身知識儲備合理分析EBITDA指標反映出企業財務指標的不足之處,利用科學的方法避免EBITDA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李淑琴.EBITDA指標的四種優化法[J].新理財,2015-Z1.
[2]趙冰.不可不知的EV/EBITDA倍數[N].中國證券報,2007-04.
(作者單位:深圳中天宏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