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66-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呢?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同時,結合實際、學科滲透,利用多種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品德。
1.目前德育思想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很多教師已逐漸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忽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教師在小學蒙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傳授蒙語文知識,而忽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結果是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提高了,但德育方面卻絲毫沒有進步,甚至出現倒退現象,這嚴重違背了《新課程》對小學蒙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也違背了國家培養四有新人的目標。 德育工作只流于形式。 很多學校雖然已經逐漸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依然只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地重視和落實,不僅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還阻礙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注重教條主義,淡薄方法。 有些學校和教師認為德育教育必須遵從一定的守則,存在教條主義,沒有真正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對德育教育過程并不關注,在教條主義的作用下,德育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學生并沒有真正受到應有的教育。
2.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教學進行德育教育
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未來不斷地獲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而教學就要讓學生以教材為主,課外閱讀為輔,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掌握獨立閱讀的本領。閱讀要抓主要抓重點,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實現由多而雜向少而精的轉化。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蒙語文教師要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閱讀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蒙語,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只有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使學生有所領悟,這種直覺的情緒體驗,為品格的內化和健康道德認識形成了準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受到震撼心靈的效果。
蒙小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在于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到祖國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
3.通過寫作練筆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寫作教學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蒙小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寫作教學,調動學生的情感進行德育滲透。寫作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人品與文品的關系,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要寫好文章,不僅要有好的語言素質和寫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學時,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作文命題要切合學生實際,使之有話可談,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我們可以讓學生讀寫的結合中讓學生進行思想的熏陶;我們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散文,在鍛煉了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滲透的目的。當然,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寫社會調查,讓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而我們教師在作文講評時,不能光找優秀作文,還須找一些后進生的作文,發掘其優點,通過表揚,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幫助。可以說,德育伴隨著寫作的整個過程,學生在寫作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
4.德育教育在小學蒙小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的方法
4.1 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結合實際進行德育滲透。首先,蒙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備課,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吃透教材包含的意義和內含,從中挖掘德育因素。在教課時,教師在講授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時,可以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找準思想教育的切入點,通過舉例、打比方等方式,使學生明白文中表達的德育意義。其次,教師要明白,在蒙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以蒙語文教材為中心,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展開論述,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文字豐富的思想,既獲取了蒙語文知識,又受到了德育教育,這樣才能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4.2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道德情感。在蒙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道德情感。教師在蒙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課文中描寫的情景和語言,為學生創設出相應的情境,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真實的情感流露指引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意義,使學生融入角色,引起共鳴。大多數小學生對直觀的畫面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加有效地在蒙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視覺、聽覺等各種表現手法,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真實般的場景,從而有利于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4.3 適時組織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學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學習一些有關于室外的課文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活動,將學生分為三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互幫互助的能力。最后對相關課文進行學習,在認識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含義,教師再適時提點,引導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5.通過蒙小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蒙小語文活動是蒙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遵照國家教委新課程計劃的規定,設置了小學蒙語文活動課。蒙小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蒙語文墻報""蒙語文話劇"等活動。"通過蒙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在蒙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知識,發展智力,促進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蒙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健康心理有。
我們教育學生,一要教給知識,二要教育思想,我們要把二者緊密配合起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蒙小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契機,積極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讓德育教育在蒙小語文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