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現轄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縣和金安、裕安、葉集三區,設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范園區。六安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總人口580.5萬人,居全省第五。

六安是源遠流長的人文勝地,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上古有輔佐舜禹而勞卒的皋陶,漢有“開巴蜀教化之風”的文翁,三國有“雄姿英發”的名將周瑜,宋有名冠“宋畫第一”的國畫巨擘李公麟,明有獸醫學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師孫家鼐。近代有辛亥名杰柏文蔚、張匯滔,抗日名將方振武、孫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蔣光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涌現了以許繼慎為代表的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在五六十年代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國9個將軍縣,六安就占2個(金寨縣、原六安縣),被譽為“將軍之鄉”。
區位優越,資源富集
六安依山襟淮,承東接西,區位優越。東與省會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312、206、105等3條國道、寧西、合九、阜六及滬漢蓉快速鐵路通道第4條鐵路,滬陜、滬蓉、濟廣、合阜、合安等5條高速公路縱橫全境,距新建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半個小時車程,被國家交通部確立為陸路交通運輸樞紐城市。
六安資源富集。有1000多萬畝廣闊的山場,近400萬畝可養水面,12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資源,六大水庫積蓄了II類以上優質水源70億立方米。有40多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其中霍邱鐵礦探明儲量20億噸以上,遠景儲量30億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金寨鉬礦探明儲量220萬噸以上,開采潛在價值達1萬億元;六安玉石品質上乘,蘊藏無限商機。六安產業發達,基本形成了鐵礦冶金、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服裝輕紡、能源電力、建筑建材等重點產業,初步構建了大別山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融紅色、綠色、古色為一體的旅游產業特色鮮明,魅力日益彰顯。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眾多,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
五大六安,再創輝煌
六安還是全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早在1978年,為鼓勵抗旱秋種,肥西縣山南、官亭(時屬六安地區)和六安縣三十鋪等地,群眾自發搞起了包產到戶,并由點到面在全地區推開。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15年,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22.8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079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29億元。
如今的六安,搶抓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區建設、合肥經濟圈建設、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縣發展、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又好又快發展等“五大機遇”,打好革命老區牌、優良生態綠色牌、豐富礦產金色牌、農副產品白色牌、人文厚重古色牌等“五張牌”,建設好實力六安、活力六安、魅力六安、和諧六安、幸福六安等“五大六安”,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堅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