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即始終以學生為教學核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開展的教育。生本教育始終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尊重學生、重視學生,以學生的需求與特殊性為準來建立高效課堂。自2011年以來,我將生本教育理念引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零開始,我一路摸索、一路改進,在得失的交替中自信地走來。四年多過去了,時至今日,我的課堂已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教學課堂中學生自主探究頻率增加,深度加深,教師講解傳授占時較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眼下,雖然課堂模式還不夠成熟,但我正在努力。在此,我僅就生本理念下的教學課基本操作流程作一簡要介紹。
一、精心設計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就是讓學生課前完成的學習任務,它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練在講之前”,即先學。它的原則是:低入、多做、深入、高出。其基本思路是還教于學、化教于學、少教多學、以學定教。數學課的前置性作業大多是生活中的例子。例子相當于“思維胚胎”作業,它包含了相關知識的所有信息。所以,教學例子的選擇要抓住那些最能體現該內容的例子。因此,教師在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上要下功夫,利用集體備課的優勢,集結教師團隊的力量與經驗,設計能夠滿足教學目標,符合學生教學需求的教學案例,針對教學內容來建立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則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上課伊始,教師應及時把前置性作業交給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作為探究重點在下一個環節中解決。因此,在合作交流中,小組長要起好帶頭作用,號召組員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為小組的榮譽團結一致,兼顧班級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尤其是在開展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尤其要關注不積極參與的學生,鼓勵引導其踴躍發言,使得其能夠有信心回答問題,參與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要落到實處,要對某個或幾個問題深入研究,教師要巡回指導,及時了解哪些組對哪個問題的研究情況,對研究問題有困難的小組予以指導,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三、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我
展示成果,分享快樂,是一節課的重點,也是課堂最精彩的部分。課堂上針對前置性作業中的問題和想法進行梳理,然后采取互動的方式進行小組展示。簡單問題迅速解決,重點問題或學生有困惑的問題可由若干個小組按照順序交流成果,其他合作小組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更加高效的辦法可以進行補充或糾正。在展示過程中,學生會仔細聆聽同學的成果展示,然后針對他人的展示成果來進行補充或糾正。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阻礙時,當一題還有多解時,當所有人都走入誤區時,教師應及時點撥。新課程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挖掘到了問題;并不是讓學生能夠立即解決問題,而是要培養學生善于挖掘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提出問題的勇氣;并不是要提升學生提問的準確性,而是要提升學生提問的獨特性與見解性。
四、實驗反思
這里的反思與小結包括課內和課后兩方面。每節課最好能留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談感悟,談疑惑,歸納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等。教師要對本節課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并能用精練的語言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予以回顧,對學生困惑的地方回頭看,加深學習印象。參與生本實驗,教師要正確理解和對待教師的權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通過自由民主的教學對話創造和諧的情感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情境,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師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應成為判定教師進行生本教育實驗是否取得效果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目前,本人的實驗還處在摸索階段,上完每節課后,我都會認真將這節課的亮點和不足進行總結,并與備課組成員進行交流,重新審視課堂的哪個環節沒有組織好,對學生的估計是否充分,教師的點撥是否精準,學生為什么缺少置疑等。只要堅持下去,我相信會有驚喜出現的。
推行生本教育,走符合我校特色的生本之路,是學校教學發展的根本。作為茂華中學的一員,我應義不容辭,甘當探路者,在生本實踐中困難會很多,但我相信,有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有全體同仁的精誠合作,哪怕一路坎坷,我亦堅定信念,不斷在生本的實驗道路中前行。
作者簡介:楊文彬(1973—),漢,男,湖北十堰人,本科,中教一級,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茂華中學,研究方向:生本教育研究。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