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生物會考復習遺傳變異這一章節時,班上有很多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到底什么是相對性狀?遺傳圖怎么畫……?這些問題直指學生課堂的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沒有基礎知識就不會有上層建筑!這節課筆者就如何夯實課堂基礎進行了教學改進。
生物的遺傳這一節的知識點較晦澀抽象,在備課的過程中以課堂基礎知識為原點輻射出去,引導學生建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
一、羅列名詞定義,配對教學目標
二、抓住名詞定義,設計教學流程
1.遺傳、性狀、相對性狀
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首個問題:什么是生物的遺傳。遺傳的概念很抽象,為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表格,提前布置給學生預習,課堂上以學生課前調查的表格為抓手,引導學生思考:
(1)這張表格讓你們調查生物學上的什么現象?(引出遺傳的概念)
(2)表格中的卷舌、耳垂、眼瞼、拇指在遺傳學上稱為什么,你能為此下一個定義嗎?(性狀)
(3)卷舌可分為能卷舌、不能卷舌;耳垂可分為有耳垂、無耳垂;眼瞼可分為雙眼皮和單眼皮,這一現象在遺傳學上可以稱為什么,你能為此下一個定義嗎?(相對性狀)
以課前預習為抓手,學生自主思考為主導,教師引導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將遺傳這個概念形象化,以調查的卷舌、耳垂、眼瞼、拇指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性狀、相對性狀的概念,在學生自己總結出概念時,教師進行適當的完善。
2.基因、染色體、DNA
人體中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導致了生物的遺傳,即親代與子代性狀的相似?學生基本上都能說出基因或DNA。但是僅僅是知道、了解,不知其概念?;颉NA、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三種形態,學生經常會被這三個定義搞得暈頭轉向,到底什么是基因、DNA、染色體?布置學生自主閱讀教科書第3-4頁孟德爾的遺傳學故事、第8頁的人體染色體圖以及第5頁的圖22-3,回答以下問題,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1)基因是什么?DNA是什么?染色體是什么?
(2)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基因與性狀之間是什么關系?
3.基因的傳遞過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理清了遺傳的定義,認識了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白了基因對性狀的決定作用,還需要告訴學生基因如何從親代傳遞給子代。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在之后畫遺傳圖的時候很多學生不理解、不會畫,是因為這個環節沒有理解,基因傳遞的過程對于初中生來說確實難理解,他們沒有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基礎,很難真正理解精子的染色體數比正常體細胞減少一半這個結論,如何處理這個教學難點呢?光靠教師的語言表達會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是越說學生越糊涂,我采用了一組圖片(文章最后選取其中幾張展示)先回憶人的生殖和發育,強化受精卵的形成以及個體發育的過程,再直接告訴學生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數與正常體細胞的區別,把這個作為常識告訴學生,避免學生鉆牛角尖!讓學生板演整個過程,最后讓學生總結什么是基因的傳遞過程,教師完善。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一些進行無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來自同一親本;一些進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可來自不同的親本,通過有性生殖過程,親代的染色體及其攜帶的基因就傳給了子代。這個概念的提出不僅引導學生說出了基因的傳遞過程,教師也可以借此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生可能只看到了有性生殖而忽視了無性生殖。
4.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前面三點可以說都是為學生分析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做鋪墊的,前面的基礎直接決定著這塊上層建筑是否可以筑起。對于書上圖22-5教師應該一步步地分解,這里面暗含很多小知識點,教師不注意的話,孩子會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針對這個圖我提出幾個問題:
1.為什么高莖不可以是Dd(引出純種的概念)
2.為什么這里只表示出一條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而不是剛才說的23條染色體上的很多基因(引出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
3.畫出遺傳圖解(學會理解遺傳的過程)
教無定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針對學生聽課反饋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課堂可以沒有華麗的外表,但一定要抓住教材中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夯實了基礎才能自由自在地建造屬于自己的上層建筑!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