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意誠
摘 要:初三是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在初三的學習中,學生要對之前兩年的學習生活進行一個總的復習,全力為中考做準備。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思想品德作為初中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其在初三階段的教學更是應該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對于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弊端應該勇于拋棄,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想要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經常做一些探究和思考。
關鍵詞:初三;思想品德;教學
初三作為學生人生的轉折點時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各個學科的教師都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而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思想品德作為初中階段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同時也是對學生的個人素質最容易產生影響的學科之一,其在初三階段的教學更是非常重要。思想品德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重大的教學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量身定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只有這樣,初三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才能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下面本文將對初三思想品德教學進行幾點思考,為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有效建議。
一、正確認識理論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就是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是同等重要的兩個部分,但是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正確認識,大多數教師都會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十分重視,這也是導致學生思想道德學習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初三的教師應該意識到的是,理論知識的教學是基礎,只有在具備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的能力培養工作才能夠發揮出效果。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檢測,有了一定的能力才能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出來,才能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初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將理論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結合在一起,這樣會使教學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避開“只重視課堂教學形式”的教學誤區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似乎對課堂教學形式的追求更甚于對教學效果的重視,或許很多教師認為在華麗的課堂教學形式的感染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有很大提升,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在教學中,教師過于追求課堂的形式化,將課堂氛圍弄得過于華麗,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完全被吸引到眼花繚亂的教學形式中,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毫無疑問的是,新穎的教學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應該把握好一個度,在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上要適可而止。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教學中,講述“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有關我國傳統文化的宣傳短片,但是不能讓視頻占據課堂太多的時間,可以利用視頻起到一個引出教學內容的作用,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懷著激動的心情進入正式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視頻的時間過長,或者內容過于花哨,就很有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視頻中無法自拔,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三、注意“三種能力”的培養
前文中提到過,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段時間內,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系統性培養,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就是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首先,關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對教學知識有一個深入了解的基礎,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疑問說出來,遇到不懂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探究的精神,去探索知識的奧秘。其次,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要向學生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至于自主學習能力,更是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現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大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會有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教會學生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更加順利。
總之,初三思想品德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經常進行反思與完善,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采取最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定祥.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6(27).
[2]肖文紅.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對生命教育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6(8).
[3]馬振軍.探討如何從生活中汲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營養[J].新課程(中),2015(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