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輝
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它產生于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人的情緒在某種程度上,還反映了人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的“窗口”。
每個人的認知和行為都伴隨著一定的情緒反應。所以作為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時刻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這是做好教學的根本。
我先簡單的談談我對學生的學習情緒的理解。情緒是一種內在動機力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那些情緒穩定,自控力強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那些情緒不穩定,自控力差的學生被動應付學習,可想而知,兩種狀態下的學生學習質量哪種能更高些呢?所以我們要研究學生的情緒。
情緒的種類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情緒只有四類,即喜、怒、哀、懼。情緒的作用有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的情緒能使人思維敏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個人正確地認識事物,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正確發揮自己的水平,甚至還可能超常發揮。消極的情緒恰恰相反。所以我們一線的教師了解學生的情緒尤為重要。
下面我針對消極情緒談談看法:
一、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有很多,在體育教學中,大多數是面對失敗而產生的自卑感,如肥胖的害怕中長跑、體質差的怕同伴笑話、懼怕完整的技術動作。也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同伴之間發生不愉快而情緒低落,等等。因此,教師要認真仔細觀察學生的表情和行為,找出產生不良情緒的根本原因。
二、如何排除學生的情緒障礙
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切忌以師長的姿態“訓導”學生,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激勵學生,個體差異應區別對待,多表揚體質差的學生。
2.要采取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完整的技術動作,“降低難度法”能夠為信心不足和體能條件差的學生創造有利條件,找回自信。教師還應把難度較大的動作化整為零,分成幾個難度較低的、學生易掌握的身體練習,讓學生單個動作進行練習,然后再把單個動作進行串聯,達到學習完整動作的目的。在進行動作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科學地保護幫助,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集中精力克服外部的困難。教師還應做到運用適宜的語言對學生的練習動作給予肯定評價,幫助分析動作失敗的原因和指出克服的方法,轉移和分散情緒障礙,消除恐懼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極因素。
3.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情緒教育。情緒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出現各種不良情緒時,能以正確的方式對待,教師應著手引導他正確看待問題。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是現行課程標準強調的內容,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