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萍+田蔓
摘要: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深入對該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形成現有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并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課程改革,同時課程體系中加入了創新創業課程。
關鍵詞:機械制造;課程體系改革;工作過程體系;創新創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18-03
前言: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相關文件精神,“加快啟動實施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更好地促進集團化辦學成效的進一步發揮”。[1]
2010年中國政府開始倡導“卓越工程師培育計劃”,也使得職業教育逐漸演變為當下范式的工程教育模式。伴隨著美國“國家先進制造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面對新一波的工業革命的來臨,高職教育不能一成不變停滯不前,傳統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在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教育活動,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行為模式。只有課程體系的不斷更新完善,并配以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出現代化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課程體系是當今高職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關鍵。
一、學科體系轉變為工作過程體系
以往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還是采取的本科式學科體系進行課程體系的設定,2013年開始機械工程與電氣自動化學院逐步與各個龍頭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高職教育集團,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開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課程體系改革上目前也獲得了有效成果。把原本的學科課程體系打散重組,根據現代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技術技能有關要求,開設具有企業個性特色的課程。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建立
本專業從2013年起,廣泛聯系機械行業中優秀企業,目前已經和11個企業達成穩定合作關系,每年對企業進行調研工作,分別是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市永創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漢)威仕工業爐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團(武漢園區)、武漢征原電氣有限公司、瑞聲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機、中國長江動力集團等。與這些優秀企業多方面的溝通交流后,教師深入企業對各制造生產線上工作崗位知識技能以及現代企業人才需求情況等方面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的結果、分析得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需要一批具有工作責任心、職業素養,能夠掌握本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能夠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其中包括機械零件加工、機械產品裝配調試與檢驗、機械設備維修及保養、一定焊接技能,同時還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建立必須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采取各個子模塊式的教學內容,構建整個專業模塊式的課程體系,本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必修與選修的方式,自主選擇所學專業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對員工基本專業需求,同時還能夠個性化培養企業特定需求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這也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
高職教育集團中以武漢富士康為例,從2013年起每年開設富士康訂單班,根據富士康各不同崗位個性化需求,相應定制特色化的課程體系。對本專業學生主要進行三個方面的課程培養:素質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實操課程。根據不同的企業性質,開展不同的課程。以富士康訂單班課程安排為例,在崗位技能強化課程中開設了符合富士康崗位需求的技能知識的課程:工業機器人技術、工業安全、實裝設備技術、生產設備電氣故障檢修、設備機構/治具組立、操作與保養、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調試與維護。
專業核心課程也在逐步進行課程改革中,以項目式工作任務為導向開展教學工作,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機床夾具設計》、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機械加工》、《機械制造工藝》、《機構設計與零部件應用》和《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改革方案都已完成。
隨著專業核心課程改革教學后,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增加,學習氛圍活躍,完成每個項目后都能獲得成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習自主性,同時讓學生在溝通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三、創新創業課程建立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中共文件第一次提到“眾創空間”。眾創空間是順應網絡時代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2]
在中國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也納入了創新創業課程(見下表)。同時也開設深受學生喜愛的選修課程: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無人航拍機等。
在課程改革教學過程中,以往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作品為突破口和基礎,將《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與之融合,組織學生在原有作品上加以改進,拓展并改進其功能,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定式,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在歷屆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機制專業學生表現不凡,從2014年連續幾屆都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上獲得多個獎項。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明顯的實踐特征,學院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場景模擬,開展各項創業實踐活動,加強理論學習與操作實踐的緊密聯系。利用現有的雄厚教學資源,創新創業實訓室、創業戰略研討室等,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通過舉行大型及專場創業招聘雙選會,創業指導老師走出校園聯系用人單位,引導畢業生主動創業,拓寬創業市場。
四、多元化評價體系建立
1.“訂單班”引入企業評價。在訂單班課程體系建立過程中,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制定課程,在評價過程中也要引入企業評價。引入企業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和企業氛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優勢。因此,本專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監控。
2.創新創業活動、技能大賽,引入社會評價。創新創業活動、技能大賽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機械創新大賽為例,邀請同行專家、“創客們”對機械創新作品進行評價。以不同專業視角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有助于學生多方位了解作品優缺點以及自身方面能力缺失。
3.加入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在信息化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創新創業實踐與傳統教學學分互認,提高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改善和優化多元評價體系,綜合評價教育教學效果。
結束語: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集團化辦學模式下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也要不斷與時俱進。“智能時代”的到來需要我們培育一批走在智能制造前列的青年創新人才;建設出青年投身智能制造的創新環境;提供激發創新思維的新型教學平臺,這已經成為新時代下高職院校重要的發展目標,更是要培養出順應時代的“工匠”們和“卓越工程師”們。
參考文獻:
[1]周緒紅.中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現狀與展望——在2015國際工程教育論壇上的專題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2]梁平,李春.“互聯網+”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J].網絡與信息工程,2016,(16):71-73.
Collectivize School-running Mod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Research
WU Shui-ping,TIAN Man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Hubei 430063,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of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 sample,applying in-depth innovation and reform for the majors curriculum system,forming the current work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group mode,reforming the core curricula,add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o the system.
Key words:machinery manufacturing;curriculum system reform;working process syste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