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降低企業稅負、促進納稅公平的重要舉措之一。營改增在建筑領域的施行,不僅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稅務籌劃的建議,以期為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
營改增政策設計的初衷是消除重復納稅、釋放企業活力,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從政策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營改增造成的影響是雙面的,企業必須揚長避短,合理確定營改增政策下的稅務籌劃措施,以期真正發揮營改增政策優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營改增簡介
營改增即將原本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繳納增值稅,以往的營業稅屬于價內稅,由賣方承擔稅務,其以企業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作為計稅基礎,而改革后的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由買方承擔稅務,企業只需對產品或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即可。營改增自2012年開始試點,2016年5月起全面施行,覆蓋電信、交通、建筑、房地產、金融、服務等各行各業,它在我國稅制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二、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積極影響
(一)減少重復納稅
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營業稅征收中重復納稅的問題開始顯現,給企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而增值稅的征收是面向流轉環節的增值額來開展的,能夠從根源上避免重復納稅問題,從而有效減少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負擔。
(二)增加籌劃空間
營改增后,我國稅法針對特定納稅主體或環節制定了一些額外的優惠政策,使建筑施工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納稅籌劃空間。例如,企業選擇一般納稅人身份還是小規模納稅人身份,對其稅費繳納有直接影響;集團公司通過不同的組織機構模式進行納稅,所能抵扣的稅額也不一樣。此外,企業經營方式的選擇、物資采購的選擇等,也都與稅務籌劃息息相關。
三、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問題
(一)部分成本支出難以抵扣
一些建筑施工企業為了壓縮成本,往往選擇個體經營戶作為磚、瓦、砂石等建筑原材料的供應商,個別情況下還會直接采用現金交易形式,這就會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無法順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一些原本應該抵扣的項目難以抵扣。就算是一些規模較大的供應商,也可能通過核定征收的方式繳稅,同樣無法給建筑施工企業提供專業發票,因此而造成的額外稅務成本在建筑施工企業總成本中通常占有較高比重。
(二)成本中可抵扣比例較低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建筑施工企業的勞務支出是不能取得專用發票的,而勞務支出向來是建筑企業成本支出的大頭。盡管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工程分包這一形式從勞務公司獲取進項發票,但站在行業整體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只不過是實現了稅負的轉嫁,而行業整體的稅負并未降低。要想真正實現增值稅減稅效果,完善的抵扣制度至關重要,但目前只有資本密集型企業可以進行較多項目的抵扣,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人力成本比重較高,因此可抵扣項目并不多。當前,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不管規模大小,普遍以建筑作為主營業務,而缺少在上下游環節的擴展,從而導致建筑施工企業成本中可抵扣的比例較低。
(三)現有存量資產無法抵扣
固定資產的購置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投入,而且大型設備使用年限較長,一般能有10年的使用期限。建筑企業在稅改前購買的機械設備、庫存原材料,由于當時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改后將會導致企業只承擔銷項稅,而無法抵扣進項稅,從而造成稅負不公。
(四)財務管理不能及時跟進
營改增能否取得良好減稅效果,不僅受企業外部環境影響,同時也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能力密切相關。增值稅與營業稅的計稅方法不同,實行增值稅后,其進項稅的抵扣制度意味著企業的營業成本將隨著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而降低,同時也會隨著固定資產的折舊減少而降低。這說明,營業稅與增值稅計稅方式的差異將導致具體會計科目的變化,如改革后,主營業務收入將變含稅收入額為稅后收入額,另外還有營業稅金及附加、賬面價值等概念的含義將發生變化。另外,增值稅不反映在利潤表中也將使企業財務報表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分析。營改增自2016年5月1日起開始全面推行,至今已經過去半年多的時間,但很多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未及時進行相應轉型,不能很好地適應稅改后的新環境,無法為企業稅收籌劃提供充分的財務信息支持。
四、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對策
(一)準確讀懂營改增政策、恰當運用營改增文件
營改增政策出臺后,建筑施工企業要及時加強對新政策的研究和解讀,準確把握政策內涵,尤其是對于一些爭議性、關鍵性的問題,更要加強學習研究,如新老項目的判定標準如何、關于老項目的過渡政策有哪些、違法分包是否存在涉稅風險、甲供材料處理方式有沒有發生改變等,對于此類問題,多數營改增政策文件進行了明確規定,也有部分問題需要今后繼續出臺相關政策來加以完善。對此,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在加強學習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時時關注政策的新動向、新情況,在政策指引下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一方面盡可能地避免各種涉稅風險,另一方面靈活地運用政策的優惠條款來幫助企業節稅。
(二)提升公司銷項稅和進項稅管理水平
首先,建筑施工企業應規范項目合同管理,確保合同使用的公司名稱與發票抬頭相一致,以免給稅收抵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材料支出通常占項目總成本支出的一半以上,能否順利取得增值稅發票直接影響著后續的進項稅抵扣工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在材料采購環節就要加強對供應商資質的關注,盡量選擇資質健全、可提供專用發票的的一般納稅人進行合作,同時加強對相關發票、文件的管理工作,為企業開展進項稅抵扣做好充分準備。對于集團公司而言,如果企業下面的各個分支機構是作為獨立核算法人的形式存在的,則整個建筑企業的增值稅就不能匯總在一起進行核算,會出現有些子公司銷項稅不能用進項稅全部抵扣完,而另一些子公司則有多余的進行稅抵扣額不能被充分利用。此時,若工程施工企業將組織結構進行一定的變更,將子公司設置成為分公司,則此時整個企業集團的增值稅金額可以匯總核算繳納,此時各個分支機構的進項稅金額就可以匯總起來用于抵扣銷項稅額,從整體上降低企業的稅負。
(三)加強財稅人員培訓,增強財務人員業務能力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業要提高財稅崗位的準入門檻,嚴把用人關,保證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對現有財稅人員的再教育,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培訓、講座活動,為其引進最新的稅務處理技能,講解增值稅稅法知識,解讀營改增政策文件,不斷優化財稅人員的素質結構,提高其增值稅稅務處理能力。
(四)因地制宜,建立公司稅收管理體系
科學完善的稅收管理體系是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加強對稅收管理體系的優化和調整,盡快建立起符合營改增政策環境的新型稅收管理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有條件的建筑施工企業應當成立“營改增”管理小組,專門負責報價、法務、職能管理等方面的協調工作,幫助企業實現不同組織層次的“營改增”轉型。其次,增設相關稅務崗位,同時優化、梳理企業其他部門的涉稅職責,創建全員參與、各部門良好協作的稅務籌劃工作局面。最后,必要情況下可以增設稅務部門,和財務部并行,負責營改增相關工作的統籌管理,最終建立起“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流程清晰”的稅收管理體系框架。
五、結語
營改增是一柄雙刃劍,其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籌劃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對此,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解讀、提升公司銷項稅和進項稅管理水平、加強財稅人員培訓、完善公司稅收管理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稅務籌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旖旎.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6(18):107-108.
[2]席廉淇.“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J].綠色建筑,2016(1):69-70.
(作者單位: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