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東巴藝術學院)
藝術修養的缺失對當代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王 飛(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東巴藝術學院)
本文所指的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是指當代大學生所應具備的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主要包括文學、人文科學知識的修養和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美術、電影等的藝術鑒賞能力及創造能力的修養。這些藝術修養對于高校教育來說表面上好像與專業的教學毫無關聯,但是這些藝術素養的培養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進人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加強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已經受到全社會和各高校的普遍重視,而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水平應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大學的學習生活是人生學校學習生活的最后一個關鍵時期,因此高校應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國家建設的合格人才,同時,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與人相處和與社會相處。從古至今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懂得美丑,藝術教育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對事物的鑒賞能力提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得以抒發,激勵大學生追求真善美,把思想覺悟及高尚情操表現到藝術教育中去,用藝術美引導學生做一個心地善良、對社會有愛心以及對事業有信心的高尚情操的人。我們應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入手對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以此提高大學生對藝術的喜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在大學生活這個階段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經常開展藝術方面的實踐活動還可以給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壓力進行釋放,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心。
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除了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以及美育作用外,還可以消除人的心理疾病,所以說,藝術教育在大學教育課程里占有重要地位。而藝術修養就是指在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的情感進行熏陶,在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秩序,讓他們能夠遵守道德規范以及對社會具有責任心,這對大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很重要的。
(一)大學生普遍缺乏藝術修養,參與藝術活動人數較少。
據調查,有近一大半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藝術培訓及教育;雖然100%的學生表示喜歡音樂,但是能夠識譜的不足1%,能夠掌握一門樂器的不足0.2%;其他藝術形式也基本類似。所以在大學期間大多數同學都不參與學校的藝術活動,最多也就是當個觀眾而已。導致同學怎么樣欣賞藝術作品,藝術修養非常缺乏。
(二)對藝術素養重要性認識不足,停留在旁觀者的角度,以及受到功利性學習的影響較為嚴重。
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們沒有準確地認識到藝術素養在人的全面素養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導致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總是認為自己從來沒有上過舞臺、從來沒有作過一幅畫等等,總是認為自己沒有“藝術細胞”等等,認為藝術素養的教育與自己的專業無關,與自己的就業無關,從思想上沒有認識的藝術素養對自己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習藝術課程目的不明確,學習信心不足,總是認為藝術是“高大上”的東西與自己無緣等等。
(三)狹隘膚淺地界定藝術,把藝術同娛樂等同,逃避高雅藝術和經典藝術的熏陶。
大多數同學在實際生活中將提高藝術修養太過娛樂化,喜歡“無腦式”的藝術活動, 加之社會流行音樂、漫畫等對大學生思想的充斥,有的同學只欣賞通俗音樂只唱流行歌曲,對經典音樂、民族音樂毫無興趣,導致一竅不通,缺乏高雅藝術的熏陶。
(四)藝術修養教育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課程設置太少甚至沒有。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高校非藝術類藝術教育普及面不廣,沒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設置也非常枯燥單一。因此難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也沒有科學規范的教材,校內藝術活動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
(一)對學業及人生的發展迷茫;
經歷了高考的緊張氛圍以后,進入大學之后都會有一種松懈想法,而且大學和高中不同的教學方式,更讓本來就松懈的大學生更感覺我無所事事,感到空虛。另外第一次遠離了父母,沒有了家長的督促,再加上對人生目標的暫時缺乏,求知欲望不強,許多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還有現在困擾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后的待遇問題,使得大學生對自己的學業及人生產生了懷疑,導致同學們的迷茫狀態。
(二)缺乏自我約束力、自我管理能力;
上大學使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生活,第一次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錢財,使得他們養成了依賴性、習慣性惰性,導致遇事沒有主見,原則性不強,過度放松自己,對任何事都無興趣、無動力,缺課、逃課、夜不歸寢,迷戀網絡游戲荒廢學業,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等現象。
(三)人際交往問題;
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既充滿了興趣又擔心失敗,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參與,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學生則因對己、對人的認識問題,很難與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則因人格因素,帶來交往中的矛盾與沖突,有的學生則易于感情用事,喜怒無常,情緒好時待人處事入情入理,情緒差時,拒人于千里之外。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易引發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缺乏責任感;
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的首先表現為“無興趣、無所謂、無意義”的精神疲軟,對社會缺乏希望;盲目的依賴父母,在家庭中不承擔任何的義務;法制觀念淡薄,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以上的這些問題有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不乏有缺乏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大學生這些問題的解決,其實完全可以溶解在藝術素養的教育之中。
(一)充分調動廣大學生接受藝術教育的積極性和興趣,保證同學廣泛參與藝術活動,提升大學生藝術修養。
為大學生們提供藝術素養學習和展演的平臺,開設一些基礎性的、便于普及的藝術實踐課程,如:《音樂鑒賞》、《吉他彈唱》、《戲曲鑒賞》、《簡筆畫》、《美術鑒賞》等精品課程,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斷提高藝術修養,懂得欣賞藝術并從中找到快樂和真善美!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建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嚴格執行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規定的課程設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公共藝術部,保證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重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好學校的藝術第二課堂以及校級常規的大型文化藝術活動,拓展藝術教育平臺,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增強校園藝術活動感召力
成立校級的大學生藝術團,并開展好藝術團的日常活動;每年舉辦好幾個文化藝術節,例如:校園歌舞大賽、書畫大賽、微電影節等等。每年學校組織幾場大型的文藝演出,如:迎新晚會、畢業晚會、元旦文藝演出等,并把這些活動打造成學校的藝術活動品牌。結合地方民族藝術文化打造精品節目,以全省、全國的大學生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為抓手,推動學校藝術活動開展以及增強學生對藝術活動的向往。
(四)重視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藝術素養提高的質量
做好民族藝術進校園、交響樂、戲曲、話劇、室內樂等在大學校園開花結果;開展藝術家專場藝術活動以及學術講座,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逐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高雅健康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以看出孔子對音樂所占地位的認可。看歌劇《卡門》,在優美的音樂中看蕩氣回腸的故事。聽聽大師們的音樂,結合著自己的情感,體會那些歡快或悲傷的心情。看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看到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艱辛。人類在求真向善的的道路上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信念、情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毫無疑問藝術雕鑄了我們的靈魂。總之,藝術是教育里不可缺少的一環,因為藝術對個體的全方面素質的培養與提升有著重大作用。藝術對人們精神的滿足,對人們思想情感的表達,對人們創造力、想象力的開拓,對人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的挖掘,讓人們重新學會愛,才是藝術對人全面發展的根本意義所在。